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VIP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鬼奇才

——李贺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了解诗人李贺及其诗作风格;

2、了解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与夸张,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3、掌握诗歌中有关音乐的描写手法,培养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1.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宜阳)人,中唐诗人,被称为“诗鬼”。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立意新奇,用词瑰丽,意境扑朔迷离,形成“凄艳诡谲”的诗风,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

2.作品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813)间,李贺当时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李凭当时是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因善于弹奏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乐工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写下此篇记录李凭的演奏,想象丰富,意境奇幻。

3.介绍:“箜篌”

箜篌,是一种拨弦乐器。汉武帝令乐人侯调始造空侯。《风俗通》《通典》说是侯调所作。因为制器的人姓侯,而其声坎坎,所以叫坎侯。

分卧式和竖式两种。卧箜篌平放横弹似朝鲜玄琴,又称箜篌玄琴,是公元前111年产生于汉代的乐器。

唐代以后的箜篌专指竖箜篌。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箜篌与琵琶、五弦、筝合称隋唐俗乐中的丝弦。明代燕乐制度中箜篌直长4尺8寸,并柄上雕龙头,20弦。

自唐以后,演奏箜篌的人越来越少。明清之后,逐渐失传。1930年代有箜篌复制工作,1959年,北京乐器研究所研制明代的箜篌。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tuí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wā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jiāo神妪yù,老鱼跳波瘦蛟jiāo舞。

吴质不眠倚yǐ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分为几个层次?

本诗主要描写李凭演奏箜篌的景况,描绘了箜篌的美妙乐声和感人的艺术效果。

1.(1-4句)李凭出场

2.(5-8句)描摹乐声

3.(9-14句)音乐效果

三、精读诗文,深入研讨。

第一部分(李凭出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状有多种。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高秋:指弹奏时间。意即在深秋天里弹奏起箜篌。

空山:典故,《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江娥:典故,一作“湘娥”。《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素女:典故,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译文:

在秋夜里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的精美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山间的白云都凝聚起来不再飘游了。

娥皇、女英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神女也被牵动满腔忧愁。这美妙的乐声从何而来?是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思考1:诗人是如何安排李凭出场的?这样表达有何妙处?

写作顺序:琴→声→人。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

未闻其人,先闻其声,只不过,此处的“声”乃是演奏的乐器之声。乐器制作之精良,用以凸显音乐之美妙,从而衬托出演奏者技艺之高超。

思考2:“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一句如何写乐声?

答:移情于景,侧面烘托,以实写虚。(夸张、拟人、用典)

乐声无形,作者通过描摹听者的反应突出李凭弹箜篌的艺术效果,以实(空山凝云)写虚(箜篌乐声),听来悲恻动人,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琵琶行》中描写音乐:正面、侧面结合。

(2)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寂静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虽然已经停止,然而余音绕梁,许久未衰竭,人们仍然沉醉于美妙音乐所创造的氛围之中。

曲终人不见,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试卷教辅一站式服务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试卷教辅一站式服务,必威体育精装版真题,必威体育精装版教辅!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2年11月3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