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明代诗歌特点
一、初期诗歌的台阁气象与民间清音
明代初期(约1368-1487年)是诗歌发展的过渡阶段,受政治环境与文化政策影响,形成了两种鲜明的创作倾向:以宫廷文臣为主体的“台阁体”,与部分未入仕途或远离权力中心的民间诗人创作的“山林诗”。
1、台阁体的主流地位与风格特征
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占据主导的诗歌流派(指以朝廷文臣为核心创作群体,内容多围绕宫廷生活、盛世歌颂,语言追求雍容典雅的诗歌风格)。其形成与明初政治稳定、科举制度完善密切相关。这一群体多为翰林院、内阁官员,创作内容集中于三类:一是帝王庆典、朝会等重大活动的应制诗,如对郊祀、巡幸场景的铺陈;二是官场酬唱,通过赠答诗体现同僚间的礼仪与交情;三是对“太平盛世”的直接赞美,常以“瑞雪”“嘉禾”等祥瑞意象烘托国祚昌隆。
语言风格上,台阁体强调“中和雅正”,避免激烈情感与尖锐批判。例如,描写自然景物时多选取“金殿垂杨”“玉阶明月”等带有皇家色彩的意象,极少出现“孤松”“寒江”等清冷意象;用典偏好《诗经》《楚辞》中的经典语句,注重文辞的工整与声律的和谐。但过度追求平稳也导致内容空泛,部分作品沦为歌功颂德的套话,缺乏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2、民间诗人的补位与突破
与台阁体同时存在的,是一批未进入权力中心的诗人创作的“山林诗”。这类诗人或因科举失利,或因主动避世,创作更贴近个人生活与民间视角。其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对隐逸生活的描摹,如“竹篱茅舍”“溪头钓竿”等意象,传递出对自然的亲近;二是对民生疾苦的记录,如灾年饥民、赋税繁重等社会现实的刻画。
语言风格上,民间诗人更注重“真性情”的表达,较少受台阁体的典雅约束。例如,描写农事时会使用“犁破晨霜”“汗湿青衫”等通俗意象;抒情时直接倾诉“长夜难眠忧租税”的焦虑,情感更显真挚。这类作品虽未成为主流,却为明代诗歌保留了贴近现实的创作传统。
二、中期诗歌的复古思潮与性灵萌芽
明代中期(约1488-1572年)是诗歌变革的关键阶段。随着台阁体的僵化与社会矛盾的凸显,以“前七子”“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崛起,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与此同时,部分吴中诗人开始关注个人情感,为后期性灵说的兴起埋下伏笔。
1、复古派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
复古派的核心诉求是打破台阁体的空泛,通过师法盛唐诗歌重建诗歌的艺术性与思想深度。其理论要点包括:
(1)强调“格调说”,认为诗歌的格律、声调需严格遵循盛唐规范。例如,五言律诗需符合“起承转合”的结构,平仄对仗需精准;七言古诗应学习李白的雄奇奔放或杜甫的沉郁顿挫。
(2)注重“意象的经典化”,主张使用盛唐诗人常用的“大漠”“孤烟”“羌笛”等意象,避免生僻或俚俗的词汇。
(3)反对“宋调”(宋代诗歌重说理、轻抒情的倾向),认为诗歌应“主情”而非“主理”。
创作实践中,复古派诗人的作品在形式上确有提升。例如,其七言律诗的对仗工整度较台阁体显著提高,边塞题材作品的气势也更接近盛唐气象。但过度拟古也导致部分作品“似盛唐而无盛唐之神”:虽模仿了盛唐的语言外壳,却缺乏盛唐诗人的开阔胸襟与时代精神,甚至出现“刻意仿古,文意割裂”的问题。
2、性灵萌芽:吴中诗派的突围
与复古派同时,以苏州为中心的吴中诗派(因地域得名,成员多为江南文人)开始尝试突破拟古束缚。他们的创作呈现两大特点:
①题材转向日常。不同于复古派的“大题材”偏好,吴中诗人更关注市井生活、文人雅集等具体场景。例如,有作品细致描写“茶肆棋声”“书坊墨香”等江南市井细节,甚至记录“清明竞渡”“中秋赏月”等民俗活动。
②情感表达更趋个人化。部分诗人开始在诗中直抒“怀才不遇”的苦闷,或表达对“富贵如浮云”的人生感悟,语言风格更显灵动。如某吴中诗人在赠友诗中写道:“十年书剑老江湖,半卷残诗酒一壶”,既无台阁体的端方,也无复古派的刻意模仿,更贴近真实的生活体验。
三、后期诗歌的多元碰撞与晚明新变
明代后期(约1573-1644年)是诗歌发展的高峰期,心学传播、商品经济繁荣与社会矛盾激化共同推动了创作的多元化。以公安派、竟陵派为代表的性灵派崛起,同时仍有部分诗人坚持复古或融合各派,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
1、公安派:“独抒性灵”的革新主张
公安派(因代表人物籍贯湖北公安得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核心理论,彻底否定复古派的拟古倾向。其革新体现在三方面:
(1)题材的平民化。突破传统诗歌的“雅俗之辨”,将“市井俚语”“小儿女情”等纳入创作。例如,有作品描写“卖花担上春”的街头场景,或记录“邻女夜织”的生活片段,语言通俗如口语。
(2)情感的真实性。强调诗歌应“发于本心”,反对为迎合格调而矫饰情感。如某诗人在悼亡诗中写道:“昨日理君衣,今日泪满襟”,以直白的语言传递深切哀思,摒弃了传统悼亡诗的典丽套路。
(3)形式的自由化。打破近体诗的严格格律限制,部分作品接近古体或散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