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日活动方案.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冬至节日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藏在节气里的温暖密码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测定的一个,古人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却也正是“数九寒天”的起始——可奇怪的是,记忆里的冬至总裹着暖融融的烟火气。小时候总记得外婆说“冬至大如年”,灶台上飘着羊肉汤的香气,全家人围坐一起数着九九消寒图;后来在北方读书,室友们凑钱买面粉,男生揉面女生擀皮,饺子煮破了也抢着吃,汤底都喝得精光。这些细碎的温暖,正是传统文化最鲜活的传承。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对“冬至吃什么”的认知可能只停留在“北方饺子南方汤圆”的模糊概念里,却少了围炉制作的参与感;老人们总念叨“现在的冬至没以前热闹”,却不知如何把记忆里的习俗传递给下一代。基于此,我们策划本次冬至节日活动,希望用“可触摸、可参与、可分享”的形式,让节气不再是日历上的一个日子,而是连接代际、温暖人心的情感纽带。

二、活动目标:让传统“活”在当下

本次活动以“暖冬聚味至爱团圆”为主题,核心目标围绕三个维度展开:

文化传承:通过习俗讲解、手工体验、互动游戏等形式,系统梳理冬至的天文意义、民俗演变(如祭祀、饮食、消寒习俗),让参与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了解“冬至为何要数九”“消寒图有什么讲究”等知识,避免传统习俗沦为“仪式空壳”。

情感联结:设计家庭协作、代际互动环节(如祖孙共做冬至面塑、亲子包饺子比赛),打破“年轻人低头刷手机,老人忙前忙后”的日常状态,创造“一起动手、一起讨论、一起分享”的场景,让亲情、邻里情在协作中升温。

氛围营造:通过环境布置、灯光仪式、集体活动等,打造“冬至专属”的仪式感——不是刻意复制旧俗,而是结合现代审美,让参与者从视觉、嗅觉、触觉上感受到“这一天不一样”,比如用红灯笼和手写福字布置场地,用姜茶的香气替代冰冷的空调风,让温暖可感知。

三、活动基本信息

时间:XX月XX日(冬至节气当日)8:30-20:00(覆盖白天到夜晚,兼顾不同人群时间安排)

地点:XX社区活动中心(主场地)+社区小广场(户外环节)

参与对象:社区居民(重点邀请60岁以上老人、12岁以下儿童及家庭)、社区志愿者、共建单位代表(如辖区学校、医院、超市),预计150-200人。

四、活动流程设计:从“知”到“行”的温暖旅程

活动当天将按照时间线分三个篇章展开,每个环节既独立又呼应,确保参与感与沉浸感。

(一)上午篇:寻味冬至·文化解码(8:30-11:30)

节气课堂:老物件里的冬至故事(8:30-9:30)

邀请社区里的“民俗达人”张奶奶(72岁,退休教师,常年研究地方民俗)主讲,打破传统讲座的“照本宣科”模式:

用实物展示:带来自家珍藏的老版《农家历》(标注“冬至阳生春又来”)、祖辈传下的陶制汤婆子、手写的九九消寒图(每天填一笔“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互动问答:“为什么冬至要吃馄饨?”“数九是从冬至当天开始吗?”问题提前收集自社区群,让参与者觉得“这问题我也好奇过”;

趣味实验:用地球仪模拟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让孩子们直观理解“为什么今天白天最短”,现场还有小奖品(手工缝制的冬至主题香囊)。

手作工坊:指尖上的节气记忆(9:30-11:30)

设置两个区域,参与者可根据兴趣选择,鼓励家庭组队完成:

传统饮食组:由社区食堂的王师傅(30年厨龄)示范“三式冬至面”——北方的羊肉臊子面、南方的冬至汤圆、本地特色的菜肉馄饨。准备好已处理的食材(切好的羊肉、泡发的糯米、调好的馅料),家长和孩子分工:老人负责教揉面(“水要一点一点加,面才不粘手”),孩子学包汤圆(“圆滚滚的才像小太阳”),最后把做好的面食集中蒸煮,作为午餐的“节气限定餐”。

民俗工艺组:邀请非遗面塑传承人李老师指导制作“冬至主题面塑”,可选题材包括:象征团圆的汤圆、寓意“数九”的九只小羊(“一九一只羊,九九春来到”)、传统消寒图的简化版(用面团捏出“亭前垂柳”的轮廓)。做好的面塑可晾干后作为摆件,或现场投票选出“最萌冬至手作”(前三名送定制保温杯)。

(二)中午篇:共食冬至·烟火团圆(11:30-13:30)

上午手作的成果将转化为“团圆午餐”,打破“围桌吃饭不说话”的常规:

自助取餐区:用暖锅保温的羊肉汤、刚出锅的汤圆和馄饨、社区居民自带的“家传冬至菜”(比如刘阿姨的腌笃鲜、陈叔叔的糖霜山楂),每道菜旁贴小卡片,写着“这是张奶奶家传三代的羊肉汤做法:羊肉要焯水去沫,加一把当归更暖身”;

围坐分享区:在活动中心大厅摆长桌,鼓励不同家庭拼桌。主持人抛砖引玉:“我记得小时候冬至,妈妈会在我枕头下塞汤婆子,说是‘冬夜不冷,来年不病’,大家有什么冬至的温暖回忆?”引导老人讲过去的故事(“我们那会儿穷,冬至能吃碗带肉星的粥就乐坏了”),年轻人说现在的变化(“去年冬至我在外地,妈妈视频教我煮汤圆,结果我把水烧干了”)

文档评论(0)

甜甜微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6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