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告-Robotaxi正重塑汽车出行市场 .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证券研究报告

Robotaxi正重塑汽车出行市场

证券分析师:黄细里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0010001

联系邮箱:huangxl@

2025年9月23日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V:qxcaijing2024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核心观点

◼我们认为:Robotaxi不是简单去“替代司机”,而是真正从底层技术创新来实现对汽车共享出

行的体验变革,从而带来汽车共享出行市场的商业模式-竞争格局-产业链利润分配的重塑。

◼复盘“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历史,我们认为: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网约车确实一定程

度上缓解了巡游出租车时代“打车难、打车贵”的痛点,提升了用户的打车效率,优化了社会生

产关系但没有改变本质,而且最终“供给大于需求”反而造成了行业内卷,司机-出租车公司-网

约车平台都陷入了“盈利困境”,尤其是聚合平台入局后。

◼Robotaxi如何破局?Robotaxi是AI时代物理世界非常重要的智能体,将乘客安全的从A点到B

点的送达是其基本任务,而未来更重要的是:如何发挥“第三移动空间”优势?比如:1)乘客

不仅获得标准化的司机驾驶水平(未来智驾技术成熟后大概率会好于人类司机开车水平),而且

获得私密空间体验;2)乘客可以将路上时间有效转换工作或消费场景等。技术-政策-成本三重

驱动Robotaxi商业化加速。L4级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成熟,多传感器融合实现无盲区感知,

Waymo事故率较人类驾驶员降低超80%。政策体系日益完善,2024年20个城市入选“车路云

一体化”试点,推动测试向规模化运营跃升。硬件成本持续下探,百度第六代车BOM降至20.46

万元,激光雷达单价下探200美元区间。各方玩家积极卡位:滴滴/曹操等网约车巨头依托运营

数据推进技术/运营落地;小马智行、萝卜快跑、文远知行等专营公司聚焦算法迭代;特斯拉、

Waymo等国际龙头加剧全球竞争,行业加速迈向数据驱动新阶段。我们预计Robotaxi将以

“人车价值共创”的产品模式重塑市场,显著优化成本结构,我们预计2030年中国Robotaxi市

场规模达831亿元(对应50万辆Robotaxi保有量),2035年突破7096亿元(对应250万辆

Robotaxi保有量),成为汽车共享出行市场新的增长极,长期空间具备数万亿元市场(考虑对

巡游车/网约车/C端车保有量的持续替代)。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V:qxcaijing2024

2

核心观点

◼Robotaxi究竟如何估值?

➢每一轮新的科技革命在产业前期或诞生新估值方式,在产业后期会回归常态化PE估值。互联网

时代前期【用户数市值法】是核心估值方式,前期企业未实现持续盈利核心变量是用户数的增

长。AI智能车时代前期我们认为或可以考虑【智能体创收市值法】:

➢估值公式:智能体创收能力=智能体保有量*智能体能力等级(参照人类职业差异),也即影响

估值高低我们认为最大变量是【智能体能力等级】,这个差异是非线性变化的。

➢而Robotaxi我们认为是AI智能车前期非常重要率先落地的载体,应当采用这种估值方式。单台

Robotaxi创收能力越高(能替代人类的范畴越大)则对应估值系数越高。

◼AI智能车产业链投资标的?

◼Robotaxi产业链我们认为是未来5年AI智能车板块的最佳投资主线。按照产业利润分配重要性

➢第一类:一体化模式:特斯拉/小鹏汽车-W(后期或考虑找合作伙伴)/千里科技(联盟制)

➢第二类:技术提供商+运营分成模式:地平线机器人-W/百度集团-SW/小马智行/文远知行

/Momenta/元戎启行

➢第三类:传统网约车的转型:滴滴出行(用户运营+转型技

文档评论(0)

偷得浮生半日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