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障碍
清晨的咖啡还未凉透,李姐捏着刚收到的调岗通知书在办公室门口徘徊——公司突然将她从工作了五年的财务岗调至仓库,薪资降了三分之一;应届毕业生小周拿着盖着”XX信息咨询部”公章的劳动合同,却在转正时发现这家”公司”根本没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怀孕三个月的王女士收到人事短信:“建议主动离职,否则考核可能不通过”……这些看似平常的职场场景,背后都藏着劳动合同履行中的法律暗礁。劳动合同不仅是劳动关系的”安全绳”,更是劳动者权益的”防护盾”,但在实际履行中,从合同签订时的主体资格到履行中的变更争议,从特殊群体保护到解除终止的边界,每个环节都可能因法律理解偏差或利益博弈,演变成阻碍劳动关系平稳运行的”法律障碍”。本文将从实务视角出发,层层拆解这些障碍的表现形式、法律依据与应对思路。
一、基础不牢:劳动合同主体不适格引发的履行困局
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首先建立在”适格主体”的基础上。就像盖房子需要打牢地基,主体资格不合法,后续履行再规范也可能”地动山摇”。这里的”不适格”既包括劳动者一方的资格瑕疵,也涉及用人单位的主体缺陷,二者都会导致合同效力存疑,甚至直接影响后续权益主张。
1.1劳动者主体资格的”隐形门槛”
很多人以为只要年满16岁就能签劳动合同,但法律对特殊群体有更细致的规定。比如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必须经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否则就可能触碰到”使用童工”的红线——曾有某杂技团因未报批招收14岁学员,被责令整改并罚款5万元。再比如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若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与用人单位建立的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这意味着无法享受工伤保险、经济补偿等劳动权益。去年处理过一个案例:62岁的张师傅在物业做保洁,上班时摔倒骨折,因已退休且领养老金,法院最终认定为劳务关系,只能按人身损害向单位主张部分赔偿,远低于工伤赔付标准。
1.2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身份迷雾”
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其实是”假公司”。比如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处于筹备期的企业,或者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的情况。曾有求职者与”XX工程队”签订劳动合同,后来工程队因未注册被认定不具备用人单位资格,劳动者主张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时,只能向挂靠的建筑公司追责,但过程繁琐耗时。更常见的是个体工商户注销后继续用工——某小吃店老板注销了营业执照却没关店,继续招用员工,结果员工受伤后,老板以”店铺已注销”为由拒绝承担工伤责任,最终法院认定实际经营者仍需按劳动关系赔偿,因为”注销不影响对实际用工主体的认定”。
1.3主体不适格的连锁反应
主体资格瑕疵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会激起层层涟漪。劳动者可能面临”劳动关系不被认可”的风险:无法享受社保待遇、工伤索赔困难、解除合同时拿不到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则可能因”非法用工”面临行政处罚(如使用童工的罚款标准是每使用一名每月5000元),还可能被劳动者主张”事实劳动关系”下的双倍工资、社保补缴等。更关键的是,这种”根基不稳”的状态会让双方始终处于信任危机中——劳动者担心随时”被扫地出门”,用人单位则顾虑”赔了夫人又折兵”,劳动关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二、约定违法:劳动合同条款中的”隐形陷阱”
拿到劳动合同后匆匆签字,是很多职场人的常见操作。但有些条款看似”合理”,实则触碰了法律红线,就像藏在甜点里的玻璃渣,吃的时候甜,咽下去才发现疼。这些违法条款不仅无效,还可能成为后续争议的导火索。
2.1违约金条款的”越界雷区”
“提前离职需赔3万元”——这类条款在技术岗位、销售岗位的合同里并不少见。但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两种情况可以约定违约金:一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约定服务期;二是负有必威体育官网网址义务的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曾有程序员小王签合同时被要求”离职赔5万”,后来他提前30天书面通知离职,公司却扣着档案不放,最终劳动仲裁认定该违约金条款无效,公司需配合办理离职手续。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用人单位真的提供了培训,违约金数额也不能超过培训费用,且要按服务期未履行部分分摊——比如花3万培训约定服务3年,员工干了1年离职,最多赔2万。
2.2加班费的”数字游戏”
“月工资包含加班费”“周末加班算调休不付加班费”——这些条款常被中小企业用来降低用工成本。但法律明确规定,加班费必须按法定标准支付:平时加班1.5倍,周末加班2倍(无法调休时),法定节假日3倍。某快递公司曾在合同里写”业务员月工资6000元已包含所有加班费”,结果员工统计发现每月实际工作时间超过160小时,最终仲裁委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核算基数,判决公司补足差额3万余元。更隐蔽的是”模糊工资结构”:将基本工资定得极低,其余作为”绩效”“补贴”,计算加班费时只按基本工资算,这其实是变相降低加班费基数,同样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