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2026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VIP

第12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2026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目录——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复习主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与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第13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第14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15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阶段特征:明清时期(1368—1840年)政治上:经济上: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中央废丞相设内阁、厂卫制度、设军机处、密折制度,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等;2、版图的进一步开拓和巩固,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基本奠定;3、统治危机的初显,封建制度渐趋衰落。1、高产作物引进,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繁荣,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且货币化,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2、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渐废除;3、资本主义产生并缓慢发展4、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已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阶段特征:明清时期(1368—1840年)思想文化上:民族关系上:对外关系上:1、程朱理学僵化且仍占统治地位,文字狱,八股取士等加强思想控制;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专制,倡导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3、市民文化不断发展;4、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并存;5、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逐渐落后于西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各民族交融交流加强。1、郑和下西洋密切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2、对外关系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开始遭受外来侵略与挑战,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课程标准:通过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包括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认识明清时期的世界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及所面临的危机。第12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5黑吉辽蒙·明代海防体系陕晋宁青·改土归流2024湖南·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2023北京·密折制度、军机处重庆·清朝边疆政策浙江·稳定新疆2022【甲卷】明朝的海上实力浙江·海外经济文化交流、明清海禁湖南·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021【甲】明代科举制: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海南·清朝繁荣背后的危机重庆·明清君主专制,清朝边疆地区管理北京、天津·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福建·清朝制度革新、康乾盛世湖北·明代法律浙江·康乾盛世5年考情分析

教材融合纲要上选必一选比二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与改革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古代商业贸易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时空定位

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建立政权3、1368年,明军攻陷大都,元朝灭亡。1、1351年,元朝红巾军起义爆发;2、1368年,朱元璋称帝,即明太祖。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材料1: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设立丞相。——《明太祖实录》材料2;(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巨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明史·胡惟庸传》材料3:1376年,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原行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三司互不统属,直接对朝廷负责。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历史原因:历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吸取元朝灭亡教训。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现实原因:废行省,设三司,丞相权势过大。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二)废除丞相制度1、原因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二)废除丞相制度2、措施:改革前皇帝中书省:丞相吏户礼兵刑工地方:行中书省中央改革后皇帝地方布政司(行政)都指挥使司(军政)按察司(监察)吏户礼兵刑工中央1380年,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管理六部。

材料:2:据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消极:皇帝政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