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宪政经济学视域下信访制度的逻辑审视与转型路径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信访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制度,在中国社会治理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完善,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早在江西瑞金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设立了控告箱和群众来访接待场所,专门受理和接受工农群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意见反映;在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对群众来信来访亲自处理,帮助群众解决了大量生产生活问题。1951年,毛泽东专门作出批示,强调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