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井酿酒技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理论知识题
1.简述古井贡酒酿造所用主要原辅料的种类及各自作用,要求具体说明配比范围。
答案:古井贡酒酿造采用“高粱为主,多粮为辅”的原料体系,核心原辅料包括:
(1)高粱(占比50%-60%):淀粉含量高(65%-70%),支链淀粉占比达80%以上,是发酵产酒的主要碳源,其单宁(0.5%-1.5%)在发酵中转化为芳香物质,赋予酒体醇厚感;
(2)大米(占比15%-20%):淀粉结构疏松,蛋白质含量低(7%-8%),可降低发酵黏度过高风险,使酒体口感绵甜爽净;
(3)小麦(占比10%-15%):富含面筋质(12%-14%)和淀粉酶,是制曲的核心原料,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源,曲香物质(如阿魏酸)主要来源于小麦分解;
(4)糯米(占比5%-10%):支链淀粉高达98%,糊化后黏度大,可增加糟醅黏结性,促进窖内微生物共生,提升酒体细腻度;
(5)玉米(占比3%-5%):脂肪含量2%-4%(主要为亚油酸),代谢产生的高级脂肪酸乙酯可增强酒体脂香,但需严格控制比例以防杂味;
(6)稻壳(辅料,占原粮18%-22%):作为填充剂调节糟醅透气性,其灰分(≤5%)和水分(≤13%)需符合标准,避免带入杂菌或影响发酵升温。
2.中高温大曲在古井贡酒酿造中的关键作用有哪些?请从微生物、酶系、风味物质三方面展开说明。
答案:中高温大曲(制曲顶温55-60℃)是古井贡酒风味形成的核心载体,具体作用如下:
(1)微生物载体:富集了以芽孢杆菌(如地衣芽孢杆菌)、霉菌(如米曲霉、红曲霉)、酵母菌(如产酯酵母)为主的功能菌群。芽孢杆菌耐高温,代谢产生的酸类(如乙酸、乳酸)是酯类前体;红曲霉分泌红曲色素,赋予酒醅独特色泽;产酯酵母(如汉逊酵母)可将酸类与乙醇转化为己酸乙酯等主体香物质。
(2)酶系来源:曲中含淀粉酶(活性≥800U/g)、糖化酶(活性≥1200U/g)、蛋白酶(活性≥400U/g)等。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可发酵糖,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生成氨基酸(如亮氨酸、苯丙氨酸),后者经美拉德反应生成呋喃类、吡嗪类风味物质;糖化酶则将糊精转化为葡萄糖,为酵母发酵提供直接碳源。
(3)风味前体物质:曲香成分(如4-乙基愈创木酚、4-甲基愈创木酚)在发酵中部分保留并参与转化,同时曲中积累的还原糖(2%-3%)、有机酸(乳酸占比60%以上)与糟醅物质协同,经发酵生成乙酸乙酯(2.0-2.8g/L)、乳酸乙酯(1.5-2.2g/L)等酯类,构成酒体“窖香优雅、诸味协调”的基础。
3.请详细说明古井贡酒泥窖发酵过程中“前缓、中挺、后缓落”的温度变化规律及其对产酒质量的影响。
答案:泥窖发酵周期通常为60-90天,品温变化遵循“前缓、中挺、后缓落”的三段式规律:
(1)前缓(0-15天):入窖品温16-20℃(冬季18-22℃,夏季14-18℃),初期以酵母菌增殖为主,产热较慢,品温日均上升1-1.5℃,至第7-10天达到28-32℃。此阶段需控制升温速率,避免因温度过高(>35℃)导致酵母过早衰老或杂菌(如产酸菌)过度繁殖,影响出酒率和酒质纯净度。
(2)中挺(15-60天):品温稳定在32-36℃(核心区域34-35℃),持续40-45天。此阶段是微生物代谢高峰期,己酸菌(厌氧)利用窖泥中的己酸前体物质(如丁酸)与乙醇反应生成己酸乙酯(主体香物质,含量1.8-2.5g/L),同时乳酸菌代谢产生乳酸(总酸中占比50%-60%),与乙醇酯化生成乳酸乙酯(1.2-1.8g/L),赋予酒体绵甜感。若品温低于32℃,己酸菌活性不足,主体香物质生成量减少;若高于38℃,则乳酸菌过度产酸(总酸>1.8g/L),酒体酸涩。
(3)后缓落(60-90天):品温日均下降0.3-0.5℃,最终降至28-30℃。此阶段酵母活性减弱,发酵趋于平缓,酸酯转化进入平衡期,高级醇(如异戊醇、正丙醇)、醛类(如乙醛)等微量成分进一步缩合,提升酒体圆润度。若降温过快(>0.8℃/天),可能导致部分风味物质未充分生成;降温过慢则可能因杂菌二次繁殖产生邪杂味(如丁酸味)。
4.简述“缓火蒸馏、量质摘酒”的操作要点及对酒质的影响,需说明具体参数范围。
答案:
(1)缓火蒸馏:蒸汽压力控制在0.02-0.04MPa(大汽压力≤0.05MPa),流酒速度2-4kg/min(高度酒2-3kg/min,低度酒3-4kg/min)。操作时需“探气上甑”,即见汽撒料,保持甑桶内酒醅疏松均匀(料层厚度60-80cm),避免穿汽不匀。缓火可使酒精、水、风味物质按沸点差异有序馏出,高沸点物质(如己酸乙酯,沸点228℃)随蒸汽缓慢带出,低沸点杂质(如乙醛,沸点20.8℃)、甲醇(沸点64.7℃)在前段被分离,提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