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docxVIP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来看,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玉器风格的形成,都是在前代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殷商之于新石器时代,西周之于商代,春秋战国之于西周,汉代玉器则直接受到战国玉器的影响,随着两汉社会生产与生活状况的变化,拓展出属于自己时代的用玉制度与风格。

??这一特征在良渚博物院“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展中得以验证,该展汇聚了9个省区21家文博机构所藏两汉玉器精品。

?从殷商晚期到汉初,历经1000多年,汉代的玉料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按照以前的用料传统,多以绿色或黄褐色的玉为主,但到了汉代,羊脂玉料大量出现,这种玉料的获得与汉朝的统治力密切相关。

??西汉中期,张骞通西域成为“西玉东渐”的重要节点。和田在汉代被称“于阗”,于阗产玉,张骞将此信息带回中原,和田玉自此正式进入中原皇室贵族的视野。随着汉武帝对匈奴作战大获全胜,汉宣帝时设立西域都护府,丝绸之路通畅,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优质和田玉料逐渐得到皇室的喜爱并成为用玉首选。

由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儒家的“贵玉”思想自然得到了广泛传播。“贵玉”思想在礼仪方面的体现触发了汉代礼仪用玉的高潮。“君子贵玉”,因而“无故玉不去身”。玉展中“长乐”单元展示了汉代的装饰玉系统。

??另一方面,虽然从殷商到战国时期,祭祀玉器几乎完全停止,但由于汉代人讲究重殓厚葬的习俗,葬玉制度却蔚然成风。玉展的“千秋”单元,主要为葬玉,展现了2000多年前汉代贵族所追求的“不朽”。徐州博物馆藏金缕玉衣最为代表。以玉为衣、以玉为塞、以玉为敛,祈求身体不腐、七魄留体,以葆灵魂升天、天门成仙,永达千秋万岁。“延年”单元体现了汉代帝王尊奉黄老之学,在升仙与长生思想观念影响下,生前修方术、食玉屑、饮甘露、喜辟邪、戴厌胜之器。

??良渚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所传达的权力意志,在汉代演变为“符信”观念。汉代的“玺”(帝、王专用)与“印”(官、私均用)是一种权力和信用的凭证。国家、官吏与贵族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皆须以印记为凭证。印有官、私之分,官印的材质与形制依等级不同有明确规定。

??玉为“物精”的观念从先秦时期一直绵延至汉代,除了特定的祭祀和丧葬仪式外,在现实生活中以玉上镌刻的吉语形式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最为经典的是扬州博物馆所藏“宜子孙”玉璧,将永受嘉福的美好愿望代代递传。

??“宜子孙”这句吉语后来遇到了一个非常喜爱它的帝王,他就是乾隆。他有一方“宜子孙”印,专门用于书画上的钤盖。汉武帝打通并收服了西域,和田玉料开始进入汉家宫廷的玉作坊,真正的受益者其实是清代,特别是乾隆帝。

汉代开辟的玉石之路叠加在丝绸之路之上,至唐代,玉石的运输更加快捷和便利。宋代以后,和田玉的开采和贸易持续不断,并逐渐成为中原用玉的重要来源。明代开始,和田山料玉真正得以开采。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疆准噶尔叛乱被彻底平定,和田玉运往内地的通道恢复畅通,从根本上解决了玉雕材料的来源问题。和田良玉充贡宫廷,成为清代宫廷玉料的主要来源。

??“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于2025年1月7日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展厅正式对外开放,这既是对清代玉器的一次巡礼,又是对自汉至明玉器制作的一次大总结。中国古代玉文化迎来了精彩谢幕,此后的新中国玉文化将迎来一个开天辟地的崭新面貌。

在清代,玉器以佩饰和器皿为大宗。以玉为饰的传统,早在史前三大治玉时代即已产生,只不过侧重不同。到了汉代,佩饰用玉才逐渐成为制玉的重要需求之一,远古时代最为看重的祭祀用玉几乎消失殆尽。

??1691年,康熙皇帝下旨扩大了清宫“造办处”的规模,清代的宫廷玉器逐步发展起来。雍正皇帝把主要的心思放在了政治结构治理上,宫廷玉器制作几乎进入休眠期。但到了乾隆朝,由于乾隆对玉的痴迷,玉器制作获得了空前蓬勃的发展。尤其是文人用玉的门类和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其中以玉山子和玉质“文房四宝”为最。

清代用玉的另一个制作方向是玉质的饮食器大为增加,这当然得益于和田玉料的大量供给。碗、盘、壶、杯、箸、匙等器物精雕细琢,华美异常。

??尽管乾隆朝用玉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却遗失了一个最为宝贵的维度。玉为什么重要?是中国人认为玉有通灵之气,这与远古时代先人沟通天地的信仰最相契合。而清代的工匠在使用顶级玉料进行工艺最复杂最高超的雕琢时,这股通灵天地之气却失掉了。当然这不是工匠之过,而是玉料所有者之过。这的确是一个美玉美器的华美时代,不料却走到了古代玉文化的谢幕之际。

??玉的使用,从上古时代一直绵延至今,从巫玉、王玉到民玉,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玉的喜爱。玉

文档评论(0)

AF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