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 第七单元 微专题6 利用“假说—演绎法”解决生物变异实验探究题.pptxVIP

模块二 第七单元 微专题6 利用“假说—演绎法”解决生物变异实验探究题.pptx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典题引领1】(2022·湖南卷)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突变型1连续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______。

解析: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说明突变型1应为杂合子,C1对C为显性,突变型1连续自交3代,F1成年植株中C1C占2/3,CC占1/3,F2成年植株中C1C占2/5,CC占3/5,F3成年植株中C1C(黄色叶植株)占2/9,CC占7/9。;(2)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______位氨基酸突变为________,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解析: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突变位点前对应氨基酸数为726/3=242,则会导致第243位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叶片变黄是叶绿体中色素含量变化的结果,而色素不是蛋白质,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推测,基因通过控制合成色素的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导致叶片变黄。;(3)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从突变型1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其结果为图中__(填“Ⅰ”“Ⅱ”或“Ⅲ”)。;解析:突变型1应为杂合子,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则用限制酶处理突变型1的叶片颜色基因,C1将被切断,形成两个DNA片段,而C仍保持完整,进行电泳后,应有三个DNA片段,其结果为图中Ⅲ。;(4)突变型2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的另一突变基因C2所致。用突变型2与突变型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能否确定C2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__(填“能”或“否”),用文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用突变型2与突变型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的叶片表现为绿色,C1C2的叶片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C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2C或C2C2)与突变型1(C1C)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黄色叶∶绿色叶=3∶1,或全为黄色叶。故C2是隐性突变。;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判定方法;2.判定方法

(1)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即野生型)杂交,根据子代性状表现判断。

①若后代全表现为野生型性状,则突变体由隐性突变产生。

②若后代全表现为突变型性状,则突变体由显性突变产生。

③若后代既有突变型又有野生型性状,则突变体由显性突变产生。;(2)让突变体自交(或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后代有无性状分离从而进行判断。

①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若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突变性状为隐性性状。;;【典题引领2】(2022·山东卷)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这些突变都能使拟南芥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6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1种隐性突变。不考虑其他突变,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错误的是();解析:①×③、①×④的子代叶片边缘全为锯齿状,说明①③④应是由同一基因突变而来的,①×②的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说明①与②是由不同基因发生隐性突变所致,因此②和③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③和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A、B正确;①×②、①×⑤的子代叶片边缘全为光滑形,说明①与②、①与⑤分别由不同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导致,但②与⑤可能是由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也可能是由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若为前者,则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若为后者,子代叶片边缘为

文档评论(0)

专注于教育领域,学校相关文件,教育行业相关文件,包括策划,文案,教案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