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语文高考海南省真题和答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语文高考海南省练习题和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

B.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对项羽不屈不挠的赞美。

C.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D.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

答案:C

2.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B.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项羽的英雄形象。

C.诗的结尾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D.这首诗体现了李清照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答案:D

3.以下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李清照在南宋末年所作。

B.作者通过对项羽的赞美,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C.这首诗是李清照在经历了丧夫之痛后所作。

D.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

答案:C

4.以下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赞美英雄,表达对英勇不屈的崇敬。

B.抒发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C.表达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

D.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悲观情绪。

答案:D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宝玉与黛玉性格互补,彼此倾心,然而命运弄人,最终未能走到一起。这段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材料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典型的叛逆者。他不满封建礼教,追求自由与真诚,与封建社会的世俗观念格格不入。他的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末路贵族的矛盾与挣扎,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5.以下对《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情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B.贾宝玉与林黛玉性格互补,彼此倾心。

C.爱情故事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D.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红楼梦》的主线。

答案:D

6.以下对《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宝玉是一个典型的叛逆者。

B.他不满封建礼教,追求自由与真诚。

C.他的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末路贵族的矛盾与挣扎。

D.贾宝玉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答案:D

7.以下对《红楼梦》的思想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B.展示了封建社会末路贵族的矛盾与挣扎。

C.抒发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D.赞美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

答案:D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选自《侠客行》)

【乙】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夫以余之不敏,而能有万一之见,岂非天启吾心,使余得之哉!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8.以下对【甲】文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客:赵国的人

B.缦胡缨:用缨装饰的帽子

C.吴钩:吴国的钩剑

D.银鞍:银制的马鞍

答案:B

9.以下对【甲】文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事情办完后,拂去衣上的灰尘,隐藏身份和姓名。

B.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把烤肉分给朱亥吃,拿起酒杯劝侯嬴喝酒。

C.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眼睛花了,耳朵发热后,意气风发,产生了素霓。

D.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救赵国时挥舞金槌,使邯郸城先震惊。

答案:C

10.以下对【乙】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对高尚品德的仰慕。

B.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我读孔子的书,想要了解他的为人。

C.诸生以时习礼其家:学生们按时在他家里学习礼仪。

D.夫以余之不敏,而能有万一之见:我虽然不聪明,但还能有一些见解。

答案:D

11.以下对【甲】【乙】两篇文章的作者及其作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描绘了侠客的形象。

B.【甲】文

文档评论(0)

Hinihao6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天天开心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