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20CCSB15
3715
聊城市地方标准
DB3715/T8—2022
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Wheatscabintegratedpreventionandcontroltechnologyprocedures
2022-09-26发布2022-10-26实施
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715/T8—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规程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聊城市农业农村局提出、组织实施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聊城大学、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苏培森、郭尚敬、申铜飞、宋勇、张杰昌。
DB3715/T8—2022
1
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聊城市及周边地区小麦赤霉病防治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聊城市及周边地区小麦赤霉病高发及常发区域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21-1986农药安全使用指南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1464.15-2007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15部分: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麦赤霉病wheatscab
由禾谷镰孢等镰孢菌所引起的以小麦穗部产生坏死和枯萎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病害。3.2
发病程度diseaseseverity
小麦赤霉病发生的轻重程度用病穗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表示。
3.3
抗病性diseaseresistance
植物所具有的能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性状。
3.4
流行popularity
指赤霉病在短时间内大面积严重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过程。
4主要防治技术
4.1防治策略
适期药剂预防。以药剂预防为主,农业防治为辅。
4.2化学防治
4.2.1防治时期
DB3715/T8—2022
2
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为小麦扬花初期至扬花盛期(盛花期),以齐穗期施药效果最佳。
小麦赤霉病一般发生年份,于小麦扬花初期到始盛期用药防治一次即可;在小麦生育期不一致、高温高湿天气多、赤霉病发病程度大的年份,适期内2次用药效果明显更好。第一次用药掌握在扬花初期,隔5-7天再进行第二次防治,可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4.2.2防治药剂
4.2.2.1所有用药防治标准执行GB/T8321(所有部分),NY/T1276,NY21-1986,NY/T1464.15-2007。每个生长季最多施药2次,最后一次施药距离麦收不少于30天。
4.2.2.2药剂防治可选用表1所示。
表1
药剂
使用量
40%多.铜可湿性粉剂
80g/667m2
75%戊唑醇.百菌灵
100g/667m2
40%戊唑醇.福美双
90g/667m2
42%咪鲜胺.甲硫灵
80g/667m2
30%氟环.多菌灵
80g/667m2
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
50-60mL/667m2
20%氰烯.己唑醇
110-140mL/667m2
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
40mL/667m2
注:丙硫菌唑可能对施药人员存在健康风险,需注意用药安全。
4.2.2.3田间施药时,要用足水量,均匀喷洒小麦穗部。施药器械使用背负式机(电)动喷雾器的,每667m2用水量15kg~20kg;使用自走式喷雾机械的,每667m2用水量20kg~30kg。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携带水量较多的植保无人机进行喷雾防治,效果更好。如喷药后4h遇到下雨,要及时进行补喷。
4.3生物防治
生防制剂可选用:10%的井·蜡芽悬浮剂200mL~260mL/667m2。加水稀释后定期喷洒(每667m2用水量不少于40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715_T 29-2022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规范.docx
- DB3713_T 221-2021 金银花稀土微肥施用技术规程.docx
- DB3713_T 222-2021 太子参种苗组培繁育技术规程.docx
- DB3713_T 229-2021 大银鱼水库捕捞技术规范.docx
- DB3713_T 235-2021 果桑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3713_T 244-2021 农产品全产业链管理技术规范 水稻.docx
- DB3713_T 248-2021 蓝莓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3713_T 250-2022 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监测与处置规范.docx
- DB3713∕T 207-2020 珍珠油杏育苗技术规程.docx
- DB3714_T 0005-2021 棉花绿豆间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