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有哪些著名的干谒诗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向达官显贵或有权势者呈献的诗,多为展示才华、寻求引荐或仕途机会而作,其中不乏构思精巧、意境深远的佳作。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干谒诗:
1.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干谒诗中的经典之作,诗人以洞庭湖的磅礴气象起笔,巧妙融入个人仕途诉求,既见自然之壮美,又含含蓄之深情,堪称“寓干谒于写景”的典范。
前四句:绘洞庭壮阔,展豪迈气象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开篇便勾勒出洞庭湖的浩渺。农历八月秋水上涨,湖面与岸齐平,“平”字写出水势的充盈;“涵虚混太清”则将湖水与天空融为一体,水天一色,虚实难辨,“涵”字见湖水包容万象之态,“混”字显天地交融之境,寥寥数字便拓开广阔的空间视野,尽显洞庭湖的雄浑浩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更是千古名句。“气蒸”二字赋予湖水以生命力,水汽蒸腾,弥漫于云梦泽(古代江汉平原的大湖泽),仿佛整个沼泽都在呼吸吐纳,朦胧中透着蓬勃生机;“波撼”则以动态写湖水的力量,巨浪拍岸,连岳阳城都仿佛在水波中轻轻摇晃,“撼”字极具张力,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推向极致。这两句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如实描摹,更暗含诗人对壮阔天地的向往,隐约透出他渴望施展抱负的胸襟。
后四句:借景喻己志,表干谒之诚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笔锋一转,由景入情,开始巧妙抒情。“欲济”呼应“湖水平”,诗人以“渡湖却无船桨”作比,暗喻自己想投身仕途却苦无门路;“端居耻圣明”则站在时代角度,直言在这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若无所作为、闲居度日,实为耻辱。这两句既表达了对仕途的渴望,又不失文人的清高,将求仕的迫切与对时代的认同结合,显得合情合理,毫无谄媚之感。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进一步深化诉求。诗人以“垂钓者”喻指掌权者(此处即张丞相),以“羡鱼情”隐喻自己渴望被引荐的心情。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虽反用其意),既写出对他人得遇良机的羡慕,又委婉表达了希望对方能施以援手的愿望,措辞含蓄而恳切,点到即止,保持了诗人的自尊与风骨。
全诗妙处:景情交融,含蓄蕴藉
整首诗的高明之处,在于将干谒的目的隐藏于写景之中。前四句极写洞庭之壮美,不仅展现诗人的观察力与笔力,更以天地的开阔暗示自己的襟怀与抱负——唯有如此广阔的舞台,才配得上诗人的才华;后四句借湖水、舟楫、垂钓等意象,自然过渡到个人诉求,从“观湖”到“欲济”再到“羡鱼”,逻辑清晰,情感递进自然,毫无生硬之感。
诗人既未卑躬屈膝地乞求,也未直白表露功利心,而是以“圣明”赞时代,以“耻”显担当,以“羡”表渴望,在豪迈与谦逊之间把握得恰到好处。这种将个人理想与时代背景、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写法,让这首干谒诗既具实用功能,又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孟浩然山水诗与抒情诗结合的代表作。2.李白《与韩荆州书》(节选诗句化用)
李白虽以散文《与韩荆州书》干谒韩朝宗,但文中“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豪情,及他早年所作《上李邕》也属干谒类: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赏析:
李白的《上李邕》是一首充满少年锐气与狂放精神的诗作,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我才华的笃定与对世俗偏见的反抗,既见诗人的凌云之志,又显其不屈风骨,堪称盛唐气象中“狂傲”精神的生动注脚。
前四句:以大鹏自喻,展凌云之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开篇便以《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为喻,气势磅礴。大鹏是传说中“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神鸟,李白借这一意象,将自己的抱负与力量推向极致——一旦得遇“长风”(象征机遇与赏识),便能冲破束缚,直上九霄,“九万里”的夸张数字,不仅是空间的拓展,更是诗人雄心壮志的外化,读来令人心胸激荡。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进一步强化大鹏的力量。即便风停落,大鹏的羽翼仍能掀起沧海巨浪,“簸却沧溟水”的豪迈,打破了“时运不济则消沉”的常规认知,既显大鹏的根基深厚,更喻指诗人自身才华的不可遏制——即便暂不得志,其内在力量依然足以震撼世俗,字里行间满是对自我价值的绝对自信。
后四句:斥世俗偏见,显少年锋芒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笔锋转向现实,刻画世俗对自己的态度。“殊调”指诗人与众不同的才情与言论,“大言”则是他对理想的张扬表述,而“冷笑”二字,精准勾勒出世人的轻蔑与不解。这两句既是对现实境遇的真实写照,又暗含诗人对世俗短视的不屑,在对比中凸显其孤高的个性。
“宣父犹能畏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