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东源县仙塘镇南园古村:全省规模最大的客家古村落之一
南园古村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古村落之一。
鸟瞰南园古村。
南园古村由官宦家族潘氏所建,迄今有400多年历史,因其建筑规模庞大、保存完整和历史悠久而闻名。据潘氏族谱记载,东源仙塘潘氏一世祖潘铭德的父亲潘泊澜,因避战乱,直至明朝万历年间,其后裔迁居于仙塘镇红光村南园古村,古村至此成为潘氏居家办公之地。古村先后荣获“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广东名村”“河源市第一批保护古建筑”“东源县文物保护单位”等称号。
南园古村航拍图。
南园古村地处东江河畔,江水呈东南流向傍仙塘而过,陈田嶂、蝴蝶岭、柯树岭、碣砑山等环绕仙塘,东江航道可通百吨轮船直达珠江口水域,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村落经济一直较为富裕,因而至今留存大夫第、老衙门、新衙门、柳溪书院等30多座传统建筑,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建筑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民居形式,也有柳溪书院等文化教育类公共建筑以及炮楼等防御性军事类公共建筑。由于地处东江边,交通便利,潘氏家族又擅于经商,因此古村落建筑不论建筑材料的质量,还是雕刻工艺的精细程度,在客家建筑中都属精品。
南园古村风貌。
南园古村是河源客家村落的典型代表,礼制思想贯穿于建筑与村落之中。其一,村中古建筑形制以围龙屋和堂横屋为多见,不论形式如何,中轴线上都是公共活动的门厅、中厅和祖厅的祭祀空间,两侧则为居住用房,居住用房朝向中间厅堂。其二,无论建筑规模大小,围屋内空间主次分明,屋内住人按辈份高低及尊卑来分配房间。其三,南园古村宗族结构单一,一个村落就是一个姓氏,具有血亲、胞亲关系的大家庭,小屋二三十户,大屋可达上百户,户与户之间房檐相连,走廊相通,出现三堂两横一围龙(老楼)以及三堂四横两围龙的特征,不出门便可走遍全村的家家户户。
古村风貌。
南园古村至今仍活跃着大批传统手工业工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如从事建筑和生产工具制造的有木匠、铁匠、泥匠、瓦匠;从事日用品打制和维修业的有竹匠、篾匠、鞋匠、焊匠、补匠;从事服饰业的有织匠、银匠;从事文化、信仰和娱乐业的有纸匠、画匠、笔匠、影匠等。
古村风貌。
近年来,河源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南园古村的原貌保存、古建筑修缮、环境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护机构、保护范围、保护标志、保护档案“四有”工作逐一落实,使得南园古村的历史文化风貌保存较完好。2004年,古村开始筹建南园古村旅游风景区,目前开发有客家文化广场、新楼、老楼、老衙门、新衙门、古炮楼遗址、大夫第、柳溪书院和客家婚育馆等景点。
延伸阅读
南园古村老衙门。
老衙门简介
老衙门建于清朝乾隆辛末年(1751年),为潘氏十二世祖潘世拔所建。老衙门的主人是仙塘潘氏十二世潘世拔,官至江浙温台盐运使副使,乾隆年间带职还乡,老衙门就是他当年回乡之后建的。该建筑除了担当其办公场所之余又作为居家住所,所以在功能的设计及雕刻的图案上都与普通的民居建筑有一定的具别。
南园古村老衙门。
老衙门坐西向东,三堂五横三围龙平面形制,通面阔84米、通进深78.8米,建筑占地面积6619平方米。悬山式屋顶、板瓦屋面三合土墙裙、青砖墙身,中厅采用瓜柱梁架、其余采用硬山搁檩梁架。老衙门由斗门进入,斗门和围墙连在一起,里面有三个门,正门最大;由正门进去是前、中、后三个厅,及每个厅侧边的两间主人房;还有左门和右门,从左、右两个门进入里面是左巷和右巷,两条巷子把主体建筑和两边的厢房隔开,所以就有一列左厢房和一列右厢房。两列厢房尾部又向横向伸展,形成一个密实的整体。
南园古村新衙门。
新衙门简介
新衙门与老衙门并列,位于老衙门东面,建于清朝光绪年间,三堂六横形制,通面阔74.4米、通进深32.9米,建筑占地面积2448平方米。距自斗门进入主体建筑,上、中、下3个厅,4条巷子、4列厢房、15个厅、26个天井、64间房子。
新衙门的建造者为仙塘潘氏十五世潘宝忠,是仙塘潘氏先祖中最为富裕的一位。他的田园广茂,土地肥沃,生意兴隆,富甲一方,所以他建造的住所也格外宏大,功能齐全,特色鲜明。
古村炮楼。
炮楼旧址简介
古炮楼遗址现在有三层,拆毁之前的炮楼有七层高。据说炮楼里面布置有24门大炮,数百支枪,分布在炮楼四周大小不同的枪炮眼上。墙身厚度达到80厘米,本地称为“粽墙”。墙身的材料不单是沙、石灰和黄泥,还加入了炒过之后的糯米粉、红糖与沙、石灰和黄泥一起搅拌作成材料建成,使墙身更结实坚固、韧性更大。
古村大夫第。
大夫第简介
大夫第建于清朝同治元年(约1862年),直到光绪十年(1884年)才建成,历时二十二年。大夫第的主人是仙塘潘氏十五世潘郁文,大夫第的结构缺少了右半边,所以它的外围是由门楼和围墙连接而成的。门楼与主体建筑正门之间形成一个小庭院,整座建筑在不完整间又体现出其特有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