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解析.docxVIP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问一:我们通常认为,书房是承载文人精神活动的空间,这种精神性的界定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答:我们现在去看书房,首先还是跟藏书有关,因为书房得有书,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发生在书房里的活动,早期书房的功能就是教书、读书、写书,这是最主要的功能。先秦时期,书房跟私塾紧密相关,那时候书的形式是竹简,体量是非常大的,假如说这个书房是用来存放竹简的,那么我想这不会是一个小空间,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当然这也没有太多的材料去证实,只是推测。或许有没有可能藏书跟书房是分开的,就是说要读哪一卷书就拿哪一卷书,它会有一个功能上的空间划分。

在纸出现之前,有一种替代竹简的读物是帛书。马王堆就有帛书出土,从出土物来看,帛书很薄,体量不大,比较节省空间。而且可以推断出,在马王堆所属的西汉时期,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帛书了,但这些书不是一般人读得起的,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使用。因此,可以推断,当时可能会出现真正意义上比较精致的藏书室,专门来收藏这些帛书。

《史记》中有一段记载,说刘邦去攻沛县,当时它是叫“书帛射城上”,就是他给沛县城里的父老写了一封动员信,这个信就是写在帛上的。这时若是用简牍就不太容易射到城上去了,因为它是有重量的,用帛书绑在箭头上就容易射得多。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在秦末的时候,帛书的形式不算少见。书的形式的变化,就关乎书房体量的变化。当纸开始普遍应用之后,最先出现的纸书是卷子书,或者叫手卷书,从汉至隋唐主流的书籍一直都是卷子书,而不是我们后来讲的册子书,也就是函装的线装书。卷子书的存放方式与函册书不同,因此也决定了书房内书架、格局的不同。至于这些书籍的形式具体是在什么时间节点发生变化的,不好明确下判断,但可以从文献里找到一些线索,比如在杜甫的时代还在使用卷子书,因为他有一句诗叫“读书破万卷”,这个“卷”就是指卷子书。

我们很容易去狭义地理解书房,认为它只是一个室内空间,但其实不一定,很多书房其实是在室外的,在园林中的,比如草堂,像是唐代的卢鸿草堂、杜甫草堂;还有一方面经常被忽略,就是很多寺庙、道观都有藏经阁,收藏历代佛家经典和道藏著作。所以书房只能用功能来定义,没法用一个绝对空间去定义。

问二:你提到园林中的书房,怎么理解?雅集的演变是否也与此有关?

答:中国一直有山水文化,由山水文化又衍生出园林文化,这些后来对欧洲都有不小影响,比如欧洲18世纪流行中国风的时期,也会模仿中国园林,甚至包括中国式书房。文征明所画的《真赏斋图》表现的就是苏州的大收藏家华夏的书斋,书斋在园林之中。中国书房会有一些固定陈列,不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会有屏风、案几、文房,还有一些博古的器物,文人很喜爱投壶运动,所以经常可以看到投壶,当然还会饮酒、焚香等等。这些活动很多是在室外完成的,比如赏画,通常认为是在室内进行的,其实不一定,它也可以是开放性的,在园林中进行。宋画中经常出现一个场景,就是挑竿赏画,这就是在室外几人一起赏画的情景,在画作拖尾的部分会留出给这些人写观后感的地方,也就出现了很多题跋。这些其实都是雅集场景。

明代的雅集已经非常普遍了,但在清代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扬州城的一些雅集,不再是完全由文人参加,而是开始有商人加入,扬州有“二马”,即马曰琯、马曰璐两兄弟,是侨居在扬州的大盐商,非常有钱,赞助了很多扬州画派的画家,也收藏古画,因此也成为了当地很重要的文化人物,尽管身为商人,他们既藏书又出版书。他们的书房很有名,叫小玲珑山馆。叶芳林《九日行庵文宴图》里边就有“二马”和文人雅集的形象。但早期政治人物是不喜欢商人的,到了宋元明时期文人也不喜欢商人,到了清中期,商人开始介入雅集,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变化。

问三:故宫收藏有一类帝王读书图,为什么清代帝王如此热衷于请画师绘制自己的阅读场景?

答:雍正和乾隆这父子俩特别喜欢做“模仿秀”。这个喜好从雍正开始,你看他的画像,一会儿把自己打扮成道士,一会儿又是喇嘛,一会儿打扮成西洋贵族,戴着假发、拿着叉子去刺老虎,一会儿又是一个渔翁在河边钓鱼。他爱扮演各种形象。他其实也扮过苏东坡,因为画中他戴的斗笠是东坡笠。苏东坡有两个标志,东坡巾和东坡笠,东坡笠通常会出现在雨中,一般情况下就会戴东坡巾。其实东坡巾是更常见的,乾隆有一张画就是模仿苏东坡,是在园子里赏画鉴古,他穿着文人服饰,戴的是东坡巾。乾隆的读书赏画活动就是在园子里进行的。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历史上,帝王都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帝王,一方面想当文人,也要习画作诗,因此乾隆留下的字画、题跋非常多,这些行为都是在模仿中国传统文人,他的书斋生活就显得格外重要。基本上从宋开始,历代帝王都有赏古书画的习惯,宋徽宗是一个高峰,而乾隆达到了宫廷收藏的顶峰,收藏非常多,一个地方也放不下,

文档评论(0)

175****9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