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pptxVIP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消化内科第一页,共三十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根底上开展而来的新技术,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根底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而到达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通过ESD可完整地切除病变,到达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第二页,共三十页。

ESD历史及现状为了更有效地治疗早期癌,1994年日本学者Takekoshi等创造IT刀,首先对直肠病变进行粘膜下剥离1999年,日本专家Gotoda等对直径2.0cm的消化道早期癌进行ESD治疗并一次性切除成功。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开展,ESD技术不断完善。国内近几年开始有学者开展ESD,技术越来越成熟目前能否进行ESD手术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内镜水平上下的标志第三页,共三十页。

适应症食管病变:1〕Barrett食管2〕早期食管癌:局限在粘膜层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粘膜下层早期食管癌3〕食管癌前病变:直径﹤2cm的病灶采用EMR,直径﹥2cm的病灶推荐ESD治疗4〕食管良性肿瘤:包括息肉、平滑肌瘤、食管乳头状瘤等第四页,共三十页。

适应症胃病变:1〕早期胃癌①肿瘤直径≤2cm,无合并存在溃疡的未分化型粘膜内癌;②不管病灶大小,无合并存在溃疡的分化型粘膜内癌;③肿瘤直径≤3cm,合并存在溃疡的分化型粘膜内癌;④肿瘤直径≤3cm,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粘膜下层1癌。2〕癌前病变直径﹤2cm的病灶采用EMR,直径﹥2cm的病灶推荐ESD治疗3〕良性肿瘤如胃息肉、胃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等,包括局部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瘤。第五页,共三十页。

适应症大肠病变:1〕巨大平坦息肉直径﹤2cm的息肉采用EMR,直径﹥2cm的平坦息肉建议采用ESD治疗,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降低复发率。2〕粘膜下肿瘤来源于粘膜肌层或位于粘膜下层的肿瘤,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瘤,不主张勉强剥离。3〕类癌尚未累及肌层的直径2cm类癌可以通过ESD完整切除,位于直肠的类癌一般可以切除。第六页,共三十页。

ESD禁忌症严重的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病变抬举症阴性不具备无痛内镜条件的医疗单位,对于一般状态差的患者,不主张ESD治疗第七页,共三十页。

操作者必须能熟练进行内镜诊断操作,掌握EMR和内镜下止血及缝合技术,同时接受过ESD的全面培训教育;内外科配合良好,能协同处理术后并发症;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密切配合,判断病变切除情况第八页,共三十页。

相关器械1〕针状刀2〕IT刀3〕Hook刀4〕Flex刀5〕TT刀6〕海博刀第九页,共三十页。

粘膜下注射液根据美国消化内镜学会建议,理想的粘膜下注射液应具备以下特点:1〕提供厚的粘膜下液体垫2〕在粘膜下可维持较长时间3〕保证切除病变标本的完整性,从而完成正确的病例检测4〕价格廉价,容易获得,便于保存5〕对组织无毒性,无损伤6〕容易注射第十页,共三十页。

粘膜下注射液1〕生理盐水2〕高渗盐水或高渗葡萄糖3〕甘油果糖4〕透明质酸钠5)纤维蛋白原第十一页,共三十页。

ESD根本操作要点标记粘膜下注射边缘切开剥离创面处理第十二页,共三十页。

标记:对于边界较为清晰的扁平病变和粘膜下肿瘤,可以应用APC、Hook刀、TT刀或针形切开刀直接进行电凝标记。对于边界欠清晰病变,先进行粘膜染色或使用NBI技术观察下确定肿瘤范围后,于病变外缘2—5厘米处进行标记,每个标记点间隔约2mm。第十三页,共三十页。

粘膜下注射:于病灶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粘膜下注射,将病灶抬起,与肌层别离。注射顺序,上消化道至肛侧向口侧,下消化道至口侧向肛侧。注射液配方,3—5ml靛胭脂、1ml肾上腺素和100ml生理盐水。参加靛胭脂使术者更容易区分剥离范围,时刻监测剥离深度,减少穿孔并发症发生。第十四页,共三十页。

边缘切开:延标记点或标记点外侧缘应用针形切开刀或Hook刀切开病变周围局部粘膜。一般先切开病变的远侧端,可使用翻转内镜的方法。切开过程中一旦发生出血,冲洗创面明确出血点后应用IT刀或Hook刀直接电凝出血点。穿孔的发生多与粘膜下注射不充分和切开刀放置过深有关。第十五页,共三十页。

剥离:用电刀于病灶下方对粘膜下层进行剥离。根据病变不同部位和术者操作习惯,选择不同的剥离器械。剥离的难易程度主要与病变大小、部位、是否合并溃疡、瘢痕形成等有关。可以利用透明帽推开粘膜下层结缔组织,以便更好地显露剥离视野。随时监视并发症的出现,及时处理出血和穿孔。第十六页,共三十页。

创面处理:对ESD术后人工溃疡创面上可见血管进行预防性止血处理较大血管用钛夹夹闭,最后创面喷洒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凝胶。对于局部剥离较深、肌层有断裂者,钛夹闭合裂隙是必要的。术毕

文档评论(0)

QualityDocume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