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宣传PPT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诈宣传PPT课件

有限公司

20XX

汇报人:XX

目录

常见电诈手段

案例分析

互动与教育

电诈概述

01

防范电诈策略

03

02

04

法律法规

05

06

电诈概述

01

定义与类型

电诈,即电信诈骗,指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电信手段进行的诈骗活动。

电诈的定义

骗子常冒充公检法人员、客服等身份,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者转账汇款。

冒充身份类诈骗

诈骗者通过虚构中奖信息,要求受害者支付“税费”或“保证金”来骗取钱财。

中奖诈骗

通过发送含有恶意链接的邮件或短信,诱导受害者输入个人信息或银行账户信息。

网络钓鱼诈骗

电诈的危害

电诈导致受害者经济损失,如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取银行卡信息,造成资金被盗。

个人财产损失

电诈案件频发,导致公众对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等的信任度下降,影响社会秩序。

社会信任危机

遭遇电诈后,受害者可能遭受心理压力和创伤,长期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心理创伤

发生频率

随着科技发展,电诈手段不断更新,犯罪分子利用新技术快速传播诈骗信息。

电诈手段更新速度

03

老年人、学生和新移民等群体由于缺乏防范意识,成为电诈案件的高发人群。

高发人群特征

02

据统计,每年全球电诈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电诈案件数量统计

01

常见电诈手段

02

网络钓鱼

诈骗者通过假冒银行或社交媒体平台的官方邮件,引诱受害者点击链接并输入个人信息。

伪装官方邮件

利用社交工程技巧,通过电话或网络聊天诱使受害者透露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操作。

社交工程技巧

创建与真实网站几乎一模一样的登录页面,骗取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仿冒网站登录页面

虚假中奖信息

诈骗者通过假冒知名公司名义发送中奖短信或邮件,声称用户已中奖,引诱用户支付“税费”或“手续费”。

冒充官方抽奖

01

发送含有钓鱼网站链接的中奖信息,用户点击链接后会被要求填写个人信息,诈骗者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

钓鱼网站链接

02

诈骗者通过电话告知受害者中奖,并要求提供银行账户信息以“验证身份”或“领取奖金”,实则为盗取资金。

虚假中奖电话

03

冒充官方机构

诈骗者冒充税务、社保等政府机构,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缴纳费用。

01

假冒政府机关

骗子假扮法院工作人员,声称受害者涉及法律案件,需转账或提供银行信息以避免逮捕。

02

伪装法院工作人员

诈骗者自称警察,告知受害者身份证被盗用或涉及犯罪活动,要求配合调查并提供财产信息。

03

模仿警察局

防范电诈策略

03

个人信息保护

使用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避免使用相同密码,减少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的风险。

强化密码管理

学习如何识别钓鱼网站,不点击不明链接,不在不安全的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

识别钓鱼网站

在社交媒体上不公开个人敏感信息,如地址、电话号码,防止被诈骗分子利用。

谨慎分享信息

安装和使用防病毒软件、隐私保护浏览器插件,增强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护。

使用隐私保护工具

01

02

03

04

网络交易警惕

01

在进行网络交易前,应仔细核实网站的域名和SSL证书,避免登录钓鱼网站。

02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邮件或短信中的链接,这些链接可能导向诈骗网站。

03

选择信誉良好的支付平台进行交易,避免直接转账给个人,以保障资金安全。

04

对于价格远低于市场价的商品要保持警惕,这可能是诈骗者设置的诱饵。

05

定期更换交易账户的密码,并使用复杂密码,以降低账户被盗用的风险。

核实交易网站真实性

避免点击不明链接

使用安全支付方式

警惕低价诱惑

定期更新密码

及时报警意识

了解并记住紧急求助电话,如中国的110,以便在遭遇电诈时能迅速联系警方。

认识紧急求助电话

利用官方提供的报警APP或网站,如中国的“反诈中心APP”,及时上报可疑情况。

使用官方报警平台

遭遇电诈时,保存相关证据如短信、通话记录,并尽快向警方提供,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保存证据及时报警

案例分析

04

典型案例介绍

诈骗者冒充警察或法院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告知受害者涉嫌犯罪,要求转账以证明清白。

冒充公检法诈骗

发送中奖短信或邮件,声称受害者中了大奖,但需先支付“手续费”或“税费”才能领奖。

虚假中奖信息诈骗

骗子通过社交软件或电话假冒受害者的朋友或亲戚,以紧急情况为由请求转账借款。

冒充熟人借钱诈骗

骗子通过假冒客服,声称受害者购买的商品存在问题,需退款,进而骗取银行账户信息。

网络购物退款骗局

通过虚假的高收益投资项目吸引受害者投资,一旦资金转入,骗子便消失无踪。

投资理财诈骗

案例教训总结

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缺失

某大学生因泄露个人银行信息,导致账户被盗刷,教训深刻,强调了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01

02

警惕网络钓鱼陷阱

一位职场人士因点击钓鱼邮件链接,泄露了公司财务信息,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提醒公众提高警惕。

0

文档评论(0)

182****74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