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项目四气液相催化反应器17课件.pptxVIP

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项目四气液相催化反应器17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项目任务0401:气液相反应器的种类及选择项目四气液相催化反应器

煤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0401-1气液相反应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就了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上、有第二日,所以便有了气体和液体的存在,气液相反应便是这两个存在一起的过程。

0401-1气液相反应1.气液相反应的方式气相反应物溶于液相之后,再与液相中另外的反应物进行反应催化剂C溶剂D反应物B气体反应物A

0401-1气液相反应1.气液相反应的方式反应物均存在于气相中,它们溶解于含有催化剂的溶液以后再进行反应催化剂C溶剂D反应物B气体反应物A产物B

0401-1气液相反应2.典型气液相反应20世纪影响较大的气液相反应----烯烃聚合反应20世纪50年代以前,聚乙烯作为重要的军事物资,主要用于高频雷达电缆,各个参战国当时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生产工艺主要是高压法进行生产,操作困难,对设备的要求很高。1953年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化学家,卡尔-齐格勒利用三乙基铝和四氯化钛做催化剂,碳氢化合物作为溶剂,将乙烯在常压下通入,结果在一小时后得到了白色粉末状的聚乙烯。

0401-1气液相反应高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低压高密度聚乙烯(HDPE)强度、硬度、耐熔性制成的容器可以煮沸消毒,可以用来制造奶瓶、水盆、药瓶以及耐火胶布等

0401-1气液相反应同样就有人想,聚丙烯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制得呢?结果同样的方法做出来的聚丙烯只是浆糊状的粘稠液体,工业上毫无用途。意大利米兰工业学院化学教授九里奥-纳塔,于1954年发现将齐格勒催化剂中的四氯化钛用三氯化钛代替的话,可以得到结晶性好、高熔点的固体聚丙烯。

0401-1气液相反应目前全世界以聚乙烯和聚丙烯为主的聚烯烃塑料,年产能力已达1千万吨以上,约战全世界塑料总年产能力的三分之一,他们对世界工业和人类生活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有人把他们的功绩比作是欧洲阿尔卑斯山上的雪水,滋润了德国和意大利的沃土,开出了艳丽的花朵,结出了硕大的果实。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好似德国和意大利两座山脉的交汇点。

0401-1气液相反应齐格勒-纳塔催化剂1963年,他们二人同获诺贝尔化学奖,遗憾的是两人都没有出席,齐格勒认为纳塔窃取了他的研究成果而拒绝出席,而纳塔瘫痪在床,无法前往。科学家是有国界和个性的,科学却没有,所以今天我们总是把他们两个一起提,他们的催化剂被后人统称为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0401-2气液相反应过程气液相反应过程就是气体在液体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气体跑到液体里,和液体里的组分发生作用两个气体一起跑到液体里,液体营造的氛围里,也就是催化剂的催化下发生反应气体共同点:两者先接触在互动。传质和反应两者相互影响,矛盾统一并表现为宏观速率。这两者统一的水平决定了整个反应的宏观速率,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气体1气体2

0401-2气液相反应过程双膜理论(two-filmtheory):是经典的传质机理理论,于1923年由惠特曼(W.G.Whiteman)和路易斯(L.K.Lewis)提出,作为界面传质动力学的理论,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液体吸收剂对气体吸收质吸收的过程。表面更新理论:是传质三大经典理论中的一种,直到1951年,丹寇沃茨才对渗透论进行了修正,认为:在界面上的每一微元具有不同的暴露时间(年龄),表面寿命为t,但它们被另一微元置换的机会均等;无论气相或液相都可能发生上述过程,所以两项表面是不断更新的,更新频率为S;每个进入界面的微元均按瞬变传质的规律向膜内渗透。渗透理论:渗透理论是溶质渗透模型的简称,传质理论模型之一,由希格比(Higbie)于1935年提出。这一模型考虑了为双膜理论所忽略的、形成浓度梯度的过度时间。应用最广1.气液相反应传质理论

0401-2气液相反应过程双膜理论(two-filmtheory):是经典的传质机理理论,于1923年由惠特曼(W.G.Whiteman)和路易斯(L.K.Lewis)提出,作为界面传质动力学的理论,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液体吸收剂对气体吸收质吸收的过程。应用最广 气膜气液相界面 液膜液相主体气体达到气液相平衡1.气液相反应传质理论

0401-2气液相反应过程双膜理论(two-filmtheory):是经典的传质机理理论,于1923年由惠特曼(W.G.Whiteman)和路易斯(L.K.Lewis)提出,作为界面传质动力学的理论,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液体吸收剂对气体吸收质吸收的过程。应用最广 气膜气液相界面 液膜液相主体气体达到气液相平衡1.气液相反应传质理论

0401-2气液相反应过程双膜理论(two-filmtheory):是经典的传质机理理论,

文档评论(0)

vermonth1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