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VIP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铁东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________,生命交替的旺李。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fú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贮满()②匍fú()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承前启后B戛然而止C.销声匿迹D.相辅相成

3.文中“□”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2分)

A.逗号B.感叹号C.分号D.冒号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排比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5.默写(7分)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情感与哲思,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我们反复诵读唐诗,在字里行间走进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精神世界。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明白,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碍,给予我们前行的勇气;读杜甫《石壕吏》中“夜久语声绝,(2)______________”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控诉;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我们又能感受到诗人那救世济人的情怀和为国为民的崇高理想;读白居易《卖炭翁》中(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看到了卖炭老翁的艰难处境和矛盾的内心活动,暗含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宫市”的批判。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7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本文作者是_______,字退之,______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2分)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真无马邪其视下也B.虽有千里之能能以径寸之木

C.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D.才美不外见明灭可见

8.文章第三段画横线处作者运用了哪种修辞方式?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1题。(8分)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①者为鱼梁②。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③,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④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⑤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⑥之登于山。

(节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①浚:深水。②鱼梁:一种传统的捕鱼设施,以土石筑堤横截水中,置竹笱或竹架于水门处,拦捕游鱼。③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突出隆起。④嵌(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⑤冲然:向上或向前的样子。⑥罴(pí):棕熊。

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B.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C.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D.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