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丝绸之路货币流通的考古证据分析.docxVIP

唐代丝绸之路货币流通的考古证据分析.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丝绸之路货币流通的考古证据分析

一、唐代丝绸之路货币的类型与考古发现

(一)中原王朝的官方铸币

唐代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发现中,开元通宝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原货币。根据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统计,该窖藏共发现开元通宝4,670枚,年代跨越初唐至中唐。这类钱币在河西走廊的敦煌莫高窟北区遗址、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群中均有大量出土。例如,阿斯塔那墓葬中开元通宝与高昌吉利钱共存的现象,印证了唐朝货币在丝绸之路西段的流通。钱币学家齐东方指出,开元通宝的标准化铸造技术使其成为丝路贸易的“硬通货”,其含铜量稳定在83%-85%,重量维持在4.0-4.5克,这种一致性为跨区域交易提供了信用保障。

(二)西域地方政权的特色货币

西域诸国在唐代流通的货币具有鲜明地域特征。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和田约特干遗址发现大量汉佉二体钱,其正面为汉文“六铢钱”,背面为佉卢文标注的国王名号。这类钱币直径约2.4厘米,重量约14克,采用希腊打压法铸造。在吉尔吉斯斯坦阿克贝希姆遗址(碎叶城故址)的唐代地层中,还出土了突骑施钱币,其形制模仿开元通宝却带有粟特铭文。这些发现表明,西域政权通过货币形制的融合,主动适应了丝路贸易的货币需求。

(三)外来货币的流通证据

波斯萨珊银币在丝绸之路的流通范围远超学界原有认知。2014年宁夏固原南郊粟特人史氏家族墓群中,出土了28枚萨珊银币,其中库思老二世(590-628年)时期的银币占比达76%。这些银币含银量达90%以上,重量在3.8-4.2克之间,边缘可见粟特商人的戳记。更值得注意的是,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3枚东罗马金币(索利多),经检测为7世纪君士坦丁堡造币厂产品,证实了欧洲贵金属货币通过丝路流入中原的史实。

二、货币流通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河西走廊的核心枢纽作用

敦煌藏经洞文书记载的“沙州市估案”显示,9世纪敦煌市场流通的货币包括开元通宝、波斯银币和丝绸实物。考古数据显示,张掖黑水国遗址的唐代窖藏出土钱币中,开元通宝占比92%,且包含大量剪边钱,反映该地区作为贸易中转站的货币损耗现象。凉州(今武威)磨嘴子墓葬群出土的8枚萨珊银币中,6枚边缘带有汉字墨书“税”字,说明当地官府已建立外来货币的征税体系。

(二)西域城邦的货币节点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龟兹故城(今库车)出土了780枚汉龟二体五铢钱,其正面篆书“五铢”与背面龟兹文的组合,印证了《新唐书·西域传》中“岁贡钱”的记载。考古地层学显示,7-8世纪该地区钱币窖藏的分布密度比前代增加300%,表明唐朝羁縻政策促进了货币经济的渗透。在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石头城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来自撒马尔罕的粟特铜币与开元通宝共存的窖藏,证实了跨帕米尔贸易路线的货币流通。

(三)跨国贸易的货币混合现象

蒙古国杭爱山麓的哈拉和林遗址中,唐代钱币出土点集中于回鹘贵族墓葬区,其中开元通宝与回鹘自铸的“日月光金”钱同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开元通宝多属晚唐时期的会昌开元,钱背标记“荆”“潭”等南方铸钱监简称,揭示出安史之乱后丝路北道的货币供应变化。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片治肯特壁画中,粟特商人手持天平称量银币的场景与敦煌壁画中的钱帛交易图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贸易区段的货币使用差异。

三、货币流通反映的丝路经济特征

(一)贸易规模的量化证据

根据丝绸之路沿线38处主要遗址的统计数据,7-9世纪钱币出土总量达12万枚,其中开元通宝占比64%,萨珊银币占19%,西域地方货币占12%。以货币流通速度推算,盛唐时期丝路年均货币流通量约合白银150万两,相当于同期唐朝岁入的1/6(据《通典·食货》记载,天宝年间岁入折银约900万两)。洛阳含嘉仓遗址出土的“和市”文书显示,粟特商队单次交易额可达开元通宝2000贯,印证了货币经济在长途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二)货币经济的渗透程度

和田丹丹乌里克遗址的唐代契约文书中,土地买卖完全使用银币计价,而同期敦煌文书显示河西地区仍存在“帛练”与钱币并行的现象。这种差异表明,丝路西段的货币化程度高于东段。吐鲁番阿斯塔那506号墓出土的《唐开元二十一年石染典过所》文书中,记载商人携带“钱贰佰贯、骡马八匹”西行,按当时物价换算,200贯可购粟米400石,相当于中型商队的运营资本规模。

(三)区域经济整合的物证

北庭故城(今吉木萨尔)出土的“孔目司”文书显示,官府对商旅征收的“称价钱”税率为交易额的5%,且强制要求以开元通宝缴纳。这种政策客观上推动了中原货币的流通。在碎叶城遗址的市场区,考古发现各商铺基址中均配置标准尺寸的石质钱柜(长60cm×宽40cm×深30cm),其容积恰好可存放开元通宝100贯,反映出货币存储的标准化趋势。

四、唐代货币制度对丝路的影响

(一)中央铸币权的延伸

唐朝在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设立钱监,出土的“伊州造”“西州元”背字开元通宝证实了边疆铸币的存在。科

文档评论(0)

eurek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5年03月25日上传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