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VIP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学期

课题

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读、研读、悟读,分析意象,知人论世,深入地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2.掌握通过关键字把握诗歌主旨情感的方法。

3.理解诗中人物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从贬谪诗文中获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和价值观。

4.激发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品读、研读、悟读,分析意象,知人论世,深入地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2.理解诗中人物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教学难点:

1.掌握通过关键字把握诗歌主旨情感的方法。

2.激发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教学过程

情境任务: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品味诗词古韵之美,九年级携手校刊、校广播站,共同开启“跟着诗词去旅行”主题活动。今天我们将跟随唐代诗人刘长卿来到长沙贾谊宅,开启诗意之旅。并整理相关资料,完成向校报、校刊投稿的任务。

活动共设置四个站点:

1.诗韵探索者:朗读,诵读感知,背景音乐我来选;

2.诗意风景线:品读,妙笔生花,诗歌画面我来绘;

3.诗情旅行家:研读,知人论世,诗人渊源我追溯;

4.诗海漫游记:悟读,心领神会,古今智慧我汲取。

一、诗韵探索者:朗读,诵读感知,背景音乐我来选

1.朗读诗歌。注意读对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朗读要求:首先要读对字音。仔细辨别每一个字的读音,如“谪宦”“栖迟”等,确保发音准确清晰。读准节奏是关键。根据诗句的韵律和意义,合理划分节奏。如“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通过恰当的停顿,体现出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2.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译读诗歌,读懂诗歌大意。

3.请大家小组讨论,为这首诗选取适当的朗读配乐,并尝试配乐诵读。

(1)学生展示:

学生1:我们组选择的朗读配乐是《胡笳十八拍》。这首古琴名曲,相传为蔡文姬所作,倾诉了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和苦难心声。曲调独特,旋律跌宕起伏,情感深沉,节奏抑扬顿挫,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用《胡笳十八拍》作为配乐,能更好地烘托出诗歌中历史的沧桑感和诗人内心的愁苦。

学生2:我们组选择的朗读配乐是《汉宫秋月》。《汉宫秋月》旋律缓慢,细腻多变,展示了一种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长沙过贾谊宅》描写的正是秋季,整体氛围寂寥冷落、凄怆忧愤,与《汉宫秋月》营造的意境相符。

(2)互评,教师评价。

(3)确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即关键字——“悲”。

4.齐读诗歌,读出悲情。

二、诗意风景线:品读,妙笔生花,诗歌画面我来绘

1.这首诗可谓诗中有画。请同学们借助想象,品读诗句,读出其中的画面感。

2.从诗中选取你喜爱的画面绘制插图,为插图命名并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描述。

学生展示1:

我画的是:谪宦栖迟图。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强烈的对比之下,怎一个“悲”字了得。“栖迟”,指像鸟儿那样地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贾谊的贬谪生活就像“栖迟”的鸟儿一样,惊惶不安。

学生展示2:

我画的是:秋草寒林图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来到贾谊宅,斯人已逝,徒留伤感。诗人遍寻不得,只“空见”“秋草”,“寒林”,“日斜”,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典型意象分析:

(1)草:草因其连绵不绝,常常被用来表现悲伤的情感,在渲染悲哀气氛中的作用极强,因而在挽歌、怀古诗中,草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意象。刘长卿的诗中也常用这一意象。更何况秋草枯萎,一片衰败,更添愁绪。例: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陶渊明《拟挽歌辞》

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刘长卿《经漂母墓》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刘长卿《春草宫怀古》

寒林:往往给人以凄凉肃杀之感。例: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郦道元《三峡》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张说《幽州夜饮》

朝去秋田啄残粟,暮入寒林啸群族。——刘长卿《山鸲鹆歌》

(3)日斜:即夕阳西下,在古诗词中常有羁旅之思,蕴含着无奈与思乡之情。例: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白朴《天净沙·秋思》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和尾联的“江山摇落”联系起来,也可使人联想到人生的沉落,唐王朝的沉落。

学生展示3:

我画的是:湘水凭吊图。

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时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悼念自己。当然,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

学生展示4:

我画的是:江山摇落图

暮色浓烈,江山寂静。一阵秋风掠过,树叶纷纷飘落。“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贾谊,更是怜己。他们都是无辜被贬,远谪天涯。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n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