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口述资料 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教案.doc

第二课时 口述资料 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3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

1—5知道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

教学目标

1、理解口述资料的意义和如何利用口述资料。

2、理解口述资料、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概念。

3、理解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价值。

4、初步掌握应怎样利用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基本方法。

5、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辨证的观点正确认识利用历史资料及透过历史资料去探索真正的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难点:历史上的传说举不胜举,人们往往认为只不过是一个动人的故事罢了,是人们的杜撰。中华文明史上的传说也很多,如课本上提到的牛郎织女、赛龙舟等。虽然不等于历史,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历史观,充实了历史的血肉,使人们更全面的了解历史。许多传说从不同的侧面勾画出了真正的历史,成为人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角色。

教学方法

材料事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家庭三代人的情况调查,了解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当地的传说。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文献和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那么在文字产生以前或没有文字、文物不是很丰富的时候又怎样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口耳相传的东西可不可以呢?

【活动】请几个学生说说与历史有资料有关的传说和故事(端午节的由来,春节的传说,当地风俗习惯的由来等)

【提问】同学们讲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和传说,与我们要学的内容有关吗?是否属于历史资料范畴呢?(口述资料。)

【板书】三、口述资料

【叙述】实际上,口述资料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有些口述资料间接的曲折的反映了历史,有些口述资料直接的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

【叙述】那么,哪些属于口述资料呢?原来许多民间传说就属于口述资料。比如端午节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等都属于口述资料。传说大多是人们口耳相传的产物。它不等于历史,但是口述资料,是对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使人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阅读“阅读卡”,

【提问】这种口述历史算不算历史资料呢?

【总结】现在人们还经常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然后把这些东西记下来,这些记载大多是真的,所以,口述历史的作用可弥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

【承转】可见,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可以记载历史。

【提问】那么,这三种资料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第一组资料。

【提问】请大家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长城能被哭倒吗?

【总结】对,不能。今天秦长城已经不存在了,也没有被哭倒的痕迹,所以我们不可能通过倒塌了的长城证明孟姜女哭长城的真实性,可见口述资料和实物资料均有局限性。

【叙述】同样,司马迁史记中有没有孟姜女哭长城的记载呢?有些同学查阅了《史记》,没有找到孟姜女哭长城的记载,所以文献资料也无法印证。

【提问】但是长城我们都见过,请大家用几个词来描述长城。(工程浩大、雄伟壮观。)

【提问】那么如此浩大的工程由谁承担呢?(男子。)

【提问】如果男子都去服徭役,就会导致什么?(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于是人们开始怨恨长城,怨恨长城恨不得把它哭倒,于是就演绎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总结】我们知道长城没有被哭倒,可是强迫人民修筑长城的秦王朝却被农民起义推翻了。所以我们可以从口述资料中了解一些文献记载的不足,同时口述资料还可以使历史边的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传说了解到秦朝徭役的繁重。修筑长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又如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反映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状况。

【提问】文献资料:司马迁对长城的记载,反映的是什么?(长城的防御作用。)

【提问】实物资料:城砖,反映的是什么?(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情况。)

【总结】这三种不同的资料,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长城的评价。反映的是长城的不同侧面。

【提问】孙中山对长城的评价是怎样的?(充分肯定了长城的防御作用。)

【提问】鲁迅的描述,反映的是什么?(反映的是徭役的残酷。)

【提问】那么究竟应如何看待长城呢?(我们应把口述资料、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全面的看待长城。)

【总结】可见,口述资料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实物资料可以验证文献资料记载的真实性,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还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空白。所以说:三种资料对我们认识历史都是十分重要的,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只有合理的运用这三种资料,才能还历史的本来面貌。

学生活动:分小组竞赛,分辨第一课到第四课插图资料的历史资料类别。(过程略)

【提问】我们如何运用资料来解决实际问题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个案例。长期以来我国的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许多地方都有“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

【叙述】传说山西省洪洞县有棵大

文档评论(0)

云淡风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3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