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变革 练习(含解析)-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VIP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变革 练习(含解析)-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变革练习

一、单选题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晋国推行“作辕田”、均俸禄,鲁国推行“初税亩”“作丘甲”。这些改革(???)

A.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有利于世卿世禄的延续

C.解决了诸侯国财政危机 D.推动各国商业走向繁荣

2.春秋时期,诸侯国在征服地通过设县消灭其部落,公元前704年,楚国灭掉权国(今湖北当阳县),而将其地设置为权县,春秋后期晋国所设“成县”(大县)49个.至战国时期,韩魏赵三国有县150多个。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宗法分封制度彻底瓦解

C.郡县行政层级逐步确立 D.君主对国土的控制强化

3.《魏书》记载,孝文帝“立孔子庙于京师”“改谥宣尼曰文圣尼父,告祀孔庙”“诏选诸孔宗子一人,封崇圣侯”。孝文帝此举旨在(???)

A.强化其政权的合法性 B.推动鲜卑族全面汉化

C.促进北方民族的交融 D.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

4.“一条鞭法”在部分地区推行后,有官员批评该法使农民“以匮乏为虑者”“非布帛、五谷不足也,银不足耳”“民有终身无银,而不能终岁无衣、终日无食”。由此可见,“一条鞭法”(???)

A.与当时主要经济形态有冲突 B.难以切实减弱人身束缚

C.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敛财乱象 D.触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

5.清末新政期间,清廷试图通过官制改革削弱地方督抚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满清贵族铁良提出“欲立宪必先除地方专权”,主张裁撤地方要职;袁世凯则联合张之洞上书反对,称“立宪当循序渐进,骤改则上下失序”。双方激烈博弈,最终清廷强行收回部分地方财权与军权。这一现象表明新政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列强向清政府施压导致改革进程中断

B.政府改革缺乏民族资产阶级相应支持

C.传统政治秩序与既得利益者联合抵制

D.底层民众对于西式立宪制度普遍排斥

6.1898年,康有为在《请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折》中提出了给予翻译日本书籍者奖励“出身”之建议:“若童生译日本书一种五万字以上者……给附生;附生、增生译日本书三万字以上……皆给廪生,廪生则给贡生。”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在奏折中说:“请明谕各省举贡生员,如有能译出外国有用之书者,呈由京外大臣奏闻,从优奖以实官。”上述建议(???)

A.目的在于推动科举制度改革 B.加速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C.折射出社会转型的曲折历程 D.顺应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

7.下表是北魏后期汉族士人出任本籍地州郡长官表(部分)。下述状况产生的深刻影响是(???)

任职者

籍贯

所任地方长官

资料来源

封回

冀州渤海蓓县

冀州刺史

《魏书·封懿传附封回传》

甄琛

定州中山景极

定州刺史

《魏书·甄琛传》

高闾

幽州渔阳雍奴

幽州刺史

《魏书·高阔传》

游肇

相州广平任县

相州刺史

《魏书·游明根传附游肇传》

A.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 B.改善了选官的固有程序

C.削弱了州郡官员职权 D.淡化了士人的乡土意识

8.公元496年,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汉姓,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鲜卑贵族同汉家士族通婚,他先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为元氏,还把其他的100多个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同时下令改变鲜卑人的籍贯,规定凡是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就算是洛阳人,死后不许归葬塞北。由此可知,孝文帝的这一改革(???)

A.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B.消除了鲜卑民族的风俗习惯

C.缓解了统治集团的矛盾 D.奠定了隋唐盛世的政治基础

9.“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夹击)中国之势。”这表明(???)

A.北宋积贫积弱现象加剧 B.北宋边境危机日益紧迫

C.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威胁 D.进行制度变革迫在眉睫

10.清末新政期间,政府推行教育改革,创办了许多新式学堂。据19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各省学堂已达42444处,学生人数128.5万人。其中,专门学生增加3951人,实业学生增加4923人,普通学生增加26.5万人。由此可知,清末新政(???)

A.积蓄了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B.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

C.构建了相对完备的教育体系 D.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

11.1901年,清政府颁布了一道上谕,其中说:“深念近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争端)。懿训以为取外国之长,乃可去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做后事之师。”材料表明(???)

A.民族危机加快清政府的改革进程 B.阶级矛盾激化加重民族危机进程

C.洋务派进行中体西用为主的改革 D.清政府进行君主立宪为主的改革

12.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必须长期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这一决定的实施(???)

A.体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