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发现简介.docx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发现的故事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的发现石破天惊,改写了中国历史,就像是一个近世神话。它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它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殷墟

一、“甲骨文”名称的由来

甲骨文发现后,在最开始的研究中,有多种不同的叫法,如“龟”、“契文”……;还有以甲骨文的内容命名的,如罗振玉先生的作品《殷商贞卜文字考》,“贞”在商周两代的意思,就是占卜。

20世纪20年代初,陆懋德在《甲骨文之发现及其价值》一文中,首次使用“甲骨文”。这个命名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甲骨文”得以正式命名。

二、龟虽寿三千岁,永不朽在文字

甲骨文是以龟甲和兽骨组成的,字就刻在这些龟甲和动物骨头上。因为碰到了王懿(yì)荣,甲骨从不值钱的“药材”一变而为珍贵的研究资料,避免了人为的继续毁灭。一个多世纪以来,殷墟出土甲骨约达15万片,为世界文明史留下了宝贵的篇章。

水有源,木有本。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源头活水和生长之根,它的发现、推广、考释,成就了“一片甲骨惊世界”的中国传奇。

甲骨文与汉字对照表

甲骨文的发现撬动了殷墟上覆盖了3000多年的泥土,引发了自1928年开始的历时80多年的殷墟科学发掘,古老的殷商王朝埋藏在历史深处的隐秘世界逐步显现在世人面前。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因病得“福”发现“龙骨”

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可是它的发现过程,却是十分偶然而又富于戏剧色彩的。

1899年,清朝的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王懿(yì)荣,患了伤寒,用了许多药都不见。后来,大夫给他开了一剂药方,药方上有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以前从未听过,便吩咐家人拿包“龙骨”看看。

谁也没想到,就是缘于这一点“好奇”举动,开启了我国古文字研究的又一崭新领域。

从药店买回没被捣碎的“龙骨”,王懿(yì)荣发现上面有很多刻痕。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他翻开史料典籍,反复揣摩,发现上面的一些奇异的线条与青铜器上面的金文有些相似。王懿(yì)荣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他最先辨识出的是“雨、日、月、山、水”等几个字。

由此,王懿(yì)荣决定对“龙骨”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外界高价收购带字的甲骨。他先后共收购了1500余片甲骨,经过考释,他初步断定刻在甲骨上的“线条”是殷商时期的文字。后来人们称这位最先发现甲骨文的人为“甲骨文之父”。

王懿(yì)荣

王懿(yì)荣(1845——1900),字正儒,一字廉生,生性耿直,号称“东怪”,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1899年因他发现了甲骨文,是鉴定甲骨文的第一人,但他还没来得及对甲骨文进行深入研究,便以身殉国了。

四、为什么把甲骨叫“龙骨”

在甲骨文还未确认以前,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农民在耕作时就不断在农田里挖刨出古代甲骨。据说把甲骨当做药材到中药铺去卖的第一个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头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脓疮,没钱去求医购药,就把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脓疮上,想不到流出的脓水被骨粉给吸干了,而且发现骨粉还有止血的功效。从此他就把它们收集起来,说成是龙骨,卖到了中药铺。

经过专家考证,龙骨其实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占卜之前,先把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显示出裂纹来。

卜骨

于是,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占卜后,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近处,这就是卜辞。

刻有卜辞的甲骨被当做档案资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传于后世。

五、甲骨流散

最先确认甲骨文的王懿(yì)荣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八国联军便逼近北京城,他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无力力挽狂澜,王懿(yì)荣殉国,他收藏的1500余片甲骨随之流散。

王懿(yì)荣为官清廉,家中较为清贫。1902年,他的儿子王翰甫为了还债,把1085片甲骨卖给了《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鄂。刘鹗又进一步收集,所藏甲骨增至5000多片,于1903年拓印《铁云藏龟》一书,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不久,学者孙诒让根据《铁云藏龟》的资料,又写出了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契文举例》。

刘鹗

刘鹗(è)(1857——1909),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

《铁云藏龟》

“铁云”是刘鹗的字,“藏龟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