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乙脑知识培训课件
乙脑简介乙型脑炎(JapaneseEncephalitis,JE)是一种由日本脑炎病毒(JEV)引发的严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作为亚洲最重要的蚊媒病毒性脑炎,乙脑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会影响家畜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乙脑最早于1871年在日本被报道,因此得名日本脑炎。病毒于1935年首次从患者脑组织中分离出来,此后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全球约有30多亿人生活在乙脑流行区,每年报告病例约7万例,但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更高,因为许多感染者为无症状或轻症,未被诊断。乙脑具有季节性流行特点,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虽然近年来随着疫苗的广泛应用,发病率已大幅下降,但在某些地区仍有局部暴发,对公共卫生构成持续威胁。
病毒基本特性病毒分类乙脑病毒(JE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与登革热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病毒等同属一科。这一分类学特性决定了其基因组结构和致病机制。基因组特点乙脑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长约11kb,编码单一多聚蛋白,翻译后裂解为3种结构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这种RNA病毒复制速度快,但复制精确度相对较低,可能产生变异株。形态结构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40-50nm,具有包膜。病毒核心含有RNA基因组和衣壳蛋白,外层包膜上有由E蛋白构成的突起,这些突起是病毒吸附和侵入宿主细胞的关键结构。宿主范围乙脑病毒能在猪、马、鸟类(如苍鹭、夜鹭等水鸟)等多种脊椎动物体内繁殖和扩散。其中猪是最重要的扩增宿主,在猪体内病毒可大量繁殖并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蚊虫叮咬传播的重要来源。
疫情分布全球分布乙脑主要流行于东亚、东南亚及南亚地区,覆盖范围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近年来,病毒的分布范围有向西扩展的趋势,已在澳大利亚北部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病例。全球估计约有24个国家的居民面临乙脑风险,风险人口超过30亿。世界卫生组织将乙脑列为全球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中国分布特点在中国,乙脑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市,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根据流行强度和季节性特点,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高发区:主要包括中国南方(广东、广西、福建等)、华中(湖北、湖南等)和华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年发病率较高中等流行区:包括西南(四川、重庆、云南等)地区低发区:主要是北方地区(河北、山西、内蒙古等)散发区:新疆、西藏等高海拔地区中国乙脑流行的地域差异与气候条件、农业结构、水系分布以及媒介蚊虫的分布密切相关。水田农业地区由于提供了适宜库蚊繁殖的环境,往往是乙脑的高发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流动增加,乙脑的地理分布边界可能会发生变化。
传染源猪:主要扩增宿主猪是乙脑病毒最重要的自然宿主和扩增宿主。感染病毒的猪通常不表现明显症状,但病毒可在猪体内大量繁殖,产生高滴度病毒血症,持续3-5天。这期间,叮咬猪的蚊子能获取病毒并传播给其他动物或人类。研究表明,猪群中的抗体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特别是在流行季节前后。猪场的位置和数量与当地乙脑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这也是为什么乙脑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水鸟:病毒自然保存宿主多种水鸟,如苍鹭、夜鹭、白鹭等涉禽是乙脑病毒的重要自然保存宿主。这些鸟类可携带病毒但不发病,在迁徙过程中能将病毒带到新的地区,扩大传播范围。在非流行季节,乙脑病毒可能通过越冬的水鸟或在某些蚊种体内越冬保存下来。水鸟栖息地附近的人群往往面临更高的感染风险,尤其是那些靠近水田、湿地的居民区。人类是乙脑病毒的偶然宿主,一般不会成为传染源。这是因为人体内病毒血症水平较低,持续时间短,蚊子从患者体内很难吸取足够量的病毒进行进一步传播。因此,乙脑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播,这一特点与登革热、疟疾等其他蚊媒疾病相似。其他可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还包括马、牛、羊、蝙蝠、蛇等,但它们在传播循环中的作用相对较小。马感染后可出现严重的脑炎症状,是重要的指示动物,但不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蚊媒传播:主要传播途径乙脑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尤其是库蚊属的多种蚊子。在中国,三带喙库蚊(Culextritaeniorhynchus)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此外小按蚊和淡色库蚊也可传播乙脑病毒。传播过程如下:蚊子叮咬带病毒的猪或鸟类,吸入含有病毒的血液病毒在蚊体内繁殖,经过7-14天的外潜伏期后到达唾液腺带毒蚊子再叮咬人类时,通过唾液将病毒注入人体病毒经皮肤进入血液循环,最终穿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三带喙库蚊主要繁殖于稻田、池塘等静水区域,多在黄昏和夜间活动,喜欢叮咬大型哺乳动物。一只受感染的蚊子可在其余生(约2-4周)内持续传播病毒。三带喙库蚊(Culextritaeniorhynchus)-乙脑的主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