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宁波财经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100题)
1、热传递的各种方式中,热辐射是以()形式传递热量的。
A.介质流动
B.电磁波
C.物体接触
D.光波
【答案】:B
【解析】 热辐射,是指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它是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之一。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波长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从0直至∞,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传播。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需任何介质,所以热辐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故本题选B。
2、“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固、班起、班亮
D.杜甫、杜牧、杜荀鹤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A项错误,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三人被称为“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从题干中“峨眉共比高”可看出诗句所指的三父子来自四川,而“三曹”是安徽人,与该描述不符。B项正确,北宋时期四川的苏洵及其两子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四川眉州人,均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是朱德对三苏父子的高度评价。C项错误,班彪、班固、班超是汉朝的三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是陕西咸阳人,因此也不符合诗句的描述。D项错误,杜甫与杜牧并非父子关系,与题干中“一门三父子”的描述不符。故本题选B。
3、中国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A.历史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国情社情。A项错误,中华文化的历史性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题干中中国七大方言的存在未体现历史性特点。B项错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题干中中国七大方言的存在未体现包容性特点。C项错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强调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题干中中国七大方言的存在未体现民族性特点。D项正确,中华文化的地域性强调由于地域、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态。题干中中国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等都是从地域角度划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地域性。故本题选D。
4、朝鲜和韩国是在()后分裂的。
A.抗美援朝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明治维新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以后,德、意、日法西斯败相初露,美、苏、英、中等主要盟国首脑频繁接触,就战后世界安排进行讨论。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由苏联和美国军队接收。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于1948年8月朝鲜半岛南部成立大韩民国(亦称南朝鲜或南韩),1948年9月朝鲜半岛北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亦称北朝鲜或北韩)。故本题选D。
5、洪武十三年,明太祖除掉胡惟庸,而后罢左右丞相,废中省,七事由六部分理,后设殿阁大学士给皇帝当顾问。明太祖这种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洪武十三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集皇权、相权于一身,大大加强了皇帝专制集权。A项错误、B项正确,“罢丞相、费中省、设大学士”的行为不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是为了收归权力、加强皇权。C项错误,废除宰相制度与政府办事效率无关。D项错误,由于失去了相权的制衡,皇权专制加强,权力平衡受到了破坏。故本题选B。
6、清代知县的品级是()官职。
A.三品
B.七品
C.八品
D.九品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清代正三品的官员主要有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等。B项正确,清代正七品的官员主要有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等。C项错误,清代正八品的官员主要有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D项错误,清代正九品的官员主要有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等。故本题选B。
7、中国四大革命纪念地中,位于湖南境内的是()。
A.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