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四章经济区、城镇体系与
中心城市
第一节区域发展与经济区经济区形成的理论依据所谓经济区是指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经济布局等诸多方面的内在联系,自然形成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另一定义:所谓经济区,通常是指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以交通运输为纽带,以地区专门化部门为特征的经济地域。一般来说,构成现代经济区域的要素包括经济中心(指各级城市),经济网络(指交通网,流通网和通讯网等)和经济腹地(指中心和网络的吸引范围)。
有关理论地域分工论又称绝对成本论,绝对优势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他认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应按照其在气候、土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民族素质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各自选择生产在生产成本上占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相互交换。这样形成的国际分工,对一切参与国有利。
比较优势论又称“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大为.李嘉图指出,在资本、劳动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各国或地区应专门生产它们在生产成本上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商品,这样通过贸易进行交换,都能节省劳动,得到好处。
毛呢酒葡萄牙9080英国100120生产成本表(单位:工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经说过:“经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是比较优势原理”。我们之所以要对外开放,之所以要历尽千辛万苦加入WTO,这都是比较优势原理的生动体现。正是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才使贸易的发生成为可能。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可以从分工与贸易中获得好处。即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各方面的生产效率都高于另一个国家(即绝对优势),两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分工与贸易都可以增加各自的利益。
有一个牧牛人和一个种土豆的农民,他们每人都既喜欢牛肉又喜欢吃土豆。如果他们既生产牛肉又能生产土豆,情况会怎样?如果牧牛人生产牛肉的能力高于农民,而农民生产土豆的能力高于牧牛人,则双方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领域,贸易的好处是容易理解的。如果牧牛人在生产牛肉和生产土豆的能力都比农民要强,而其生产牛肉的能力最强,牧牛人要专门从事牧牛而农民专门从事种植土豆吗?千人千面,人各有别;力求完美,上善若水。我们每个人都是卓越的自我,都是这世界的冠军。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认为对比较优势的形成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导致国际贸易的根本因素在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
要素的供求关系要素价格差异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国际贸易
4、新要素贸易学说添加标题强调人力资本要素对贸易的影响01添加标题强调规模经济要素对贸易的影响03添加标题强调研究与开发要素对贸易的影响02添加标题强调管理要素对贸易的影响04
二、经济区的基本结构与
运行机制经济区与行政区的区别:行政区是某一层级的地方政府执行任务的地区,具有明确的管辖范围与地理界限,平级的两个行政区不能相互重叠;而经济区则往往打破了行政的藩篱,依靠在长期的经济交往中自发结成的彼此依存关系,从而组合为比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一般没有明晰的界限,一个地区可能成为几个经济区的组成单位。
经济区的基本结构(自学)强大的经济中心一定面积的地域范围业已形成的经济网络畅达的流通渠道和便捷的交往条件经济区的运行机制(自学)横向联合,经济开放平等竞争,利益共享区域协调,优势互补
三、我国经济区的组织与布局1、划分经济区的原则(略讲)(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2)生态独立原则(3)依托中心原则(4)突出特色原则(5)经济协调原则2、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掌握)2006年(1)推进西部大开发(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4)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5)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6)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我国经济区的组织分类省际经济区跨省经济区省内经济区沿交通干线组成的经济协作区围绕共同资源开发目标的经济协作区表4-1,20世纪90年代我国10大经济区的组成与分布
表4-120世纪90年代我国十大经济区的组成与分布名称成员发展方向中心城市1东北经济区黑、吉、辽内蒙东部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农、林、牧业基地沈阳2华北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冀、鲁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北京、天津3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沪、苏、浙高技术产业群和具有高、精、尖、新的加工业上海4南方沿海经济区粤、桂、闽、琼外向型经济的出口基地广州5黄河中游经济区晋、陕、豫、内蒙中西部中国最大的能源、化工综合基地西安
名称成员发展方向中心城市6黄河上游经济区甘、宁、青以水电为龙头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兰州7长江中游经济区鄂、湘、赣、皖大运量、高耗水的工业和农业基地武汉8长江上游经济区川、黔、滇高耗能、重化工为主的工业成都、重庆9新疆经济开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