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胜迹寻对韵——吾乡对联欣赏活动案例教学设计.pdfVIP

踏胜迹寻对韵——吾乡对联欣赏活动案例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踏胜迹寻对韵——吾乡对联欣赏活动案

例教学设计

Acaseteachingdesignofantithetical

coupletappreciationinWuxiang

编订:JinTaiCollege

第1页共15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踏胜迹寻对韵——吾乡对联欣赏活动案例教

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策划者:xxx中学

[活动目的]

每一座城市(包括一些乡镇)都有自己的名胜古迹,几乎每

一处名胜古迹都撰有对联永传后世,成为当地所特有的人文景观

。这些对联大多是感知当地自然景象、历史文化的窗口。对联的

撰写多出于大方之家,言语形式往往新颖别致。踏访古迹,找寻

对韵,自然是有趣而又高雅的活动,围绕着对联欣赏的目的,锻

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增进了对家乡的热爱,领略多姿多彩的

书法艺术。

[活动准备]

第2页共15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踏古迹就要走出校门,有四点必须充分考虑。一是“踏”的时

间,如果课务调整不便,可安排在周末进行,这是一个有趣的活

动,即使放在周末,学生也会乐于参加的。二是“踏”的地方,有的

地方要门票,应考虑一个妥善解决的办法。三是“踏”的安全,活动

之前安全问题要充分强调,不能笼统地提要求,要指出具体的注

意事项。四是“踏”的组织,可以分为若干小组分头行动,每组推选

一位小组长负责整个行动过程。当然,活动的目的是欣赏对联,

要带上笔和笔记本,不能走马观花,不仅要记录下对联,还要从

碑文等文字介绍中记录与此处名胜古迹的对联的有关内容。此外

尚需地方志、有关对联书籍、城市旅游图等。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应当早有计划,在计划活动过程中有一点应特

别注意:不能让这次活动流于一般化的游历,要让这一次活动成

为一次人文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讲清这一类对联对于

认识当地历史,感受当地自然的意义,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具

体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一)品对联

第3页共15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教师可用其他地方的名胜古迹的对联做材料进行品评,增进

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增加活动的兴趣。所举例子讲解时应有不同

侧重。

①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天。此联所写是杭州西湖“

平湖秋月”之景,上下联嵌“平湖”“秋月”点明景点。上联写远处山峦

倒映在水中,明净清晰,鱼儿在水中戏游,从倒映的山峦穿梭而

过;下联写秋天,皓月当空,鸿雁排着整齐的队形,犹如写在天

空中一般。对联与胜迹互相映衬,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吴恭亨

称:“山川祠庙,非借文人之题咏,即名胜亦黯然失色”,“江山之

奇,借文字而益显。”(《对联话》),对联是名胜古迹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②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一楼。此联题于武

汉黄鹤楼。从此联可窥视黄鹤楼的历史印迹。上联提到了两位与

黄鹤楼有关的唐代诗人。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崔颢登此

楼,曾作《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

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

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李白登此楼,本欲

第4页共15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

诗在上头。”下联点明黄鹤楼的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与汉水的交汇

处,战国时属楚地。“三楚”即楚地

文档评论(0)

下载吧,学习吧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人人都可以学习,都可以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