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医院二氧化碳泄漏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科学规范我院二氧化碳突发事件处置流程,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制定此预案。
二、范围
适用于在医院范围内发生的二氧化碳泄漏突发事件。
三、权责
总务部
四、具体内容
1.定义:
二氧化碳泄漏是指二氧化碳从容器、管道或设备中非预期地逸散或泄漏出来的现象。
2.二氧化碳泄漏潜在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人体缺氧、头晕、恶心、嗜睡甚至死亡。
(2)火灾和爆炸风险: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火灾和爆炸风险增加。
(3)环境污染:泄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土壤酸化、植物凋谢甚至死亡,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3.应急响应组织与职责分工
为了迅速应对二氧化碳泄漏事故,成立应急响应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应急预案的执行。具体职责如下:
(1)科室、部门负责人:负责制定和指导应急预案的实施。
(2)应急组织人员:部门负责人,当天值班、作业人员。
(3)安全保障人员:负责疏散泄漏区域及周边人员和提供急救措施。
(4)通信联络人员:负责与外界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5)环境保护人员:负责监测环境污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对环境的损害。
(6)技术维修人员:负责封堵泄漏部位和修复泄漏设备。
4.应急预案的具体步骤
为了实施有效的应急预案,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步骤:
(1)确定泄漏源:首先要确定泄漏源的位置和范围,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2)疏散人员:一旦发生泄漏,应立即疏散周边人员,确保人员的安全。
(3)确定泄漏后,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总务部。
(4)封堵泄漏源:总务部接到报告,立即派值班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封堵。封堵泄漏源是遏制泄漏的关键步骤。(可以使用粘合剂、堵漏剂等材料进行封堵)
(4)防止火灾:注意火源,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火灾发生。
(5)配备供氧设备: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人体缺氧、头晕、恶心、嗜睡甚至死亡。一旦发生泄漏,为进行紧急救援提供呼吸器材和氧气供应设备。
(6)急救措施: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必要时及时送往医院急诊抢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7)环境监测和处理:监测泄漏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8)恢复工作:泄漏事故处理完毕后,要进行设备检修和恢复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常识科普
二氧化碳(CO?)泄漏的危害主要源于其物理窒息性和高浓度毒性,具体风险与浓度密切相关。以下是科学分级说明及应对建议:
一、泄漏危害机制
1.窒息作用:
CO?密度为空气的1.5倍,泄漏后沉积在低洼处,排挤氧气导致缺氧。
非中毒性窒息(单纯氧气不足),但极高浓度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2.化学刺激:
浓度>5%时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灼烧感;
溶解于体表水分生成碳酸,腐蚀皮肤/眼睛,接触液态CO?或干冰可致冻伤。
二、浓度-危害分级表
注:对于安全阈值,OSHA美国职业安全局规定工作场所8小时平均限值≤0.5%(5000ppm);
紧急风险线: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设定立即危及生命浓度IDLH为4%(40000ppm)。
三、高危泄漏场景
1.工业环境:酿酒/发酵车间、干冰生产厂、CO?储罐区、消防系统(高压液态CO?)。
2.密闭空间:地下室、地窖、船舱、发酵池,如蔬菜窖:CO?可达15%。
3.自然风险:火山湖底,如非洲尼奥斯湖曾因CO?喷发致死1700人、洞穴。
四、急救与预防措施
1.泄漏应急:
立即撤离至上风高处,CO?下沉,佩戴正压式呼吸器;
禁止无防护进入!救援需检测氧气浓度(>18%为安全)。
2.伤员处理:
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人工呼吸+输氧(勿直接口对口,避免救援者缺氧);
冻伤:用温水(40~42℃)浸泡患处,勿摩擦。
3.预防监控:
危险区域安装CO?浓度报警器(联动通风系统);
密闭空间作业前强制通风,检测O?>19.5%方可进入。
五、冷知识
“无害”误区:CO?无嗅无色,泄漏时不易察觉(不能依赖气味预警);
干冰风险:在密闭车厢/房间使用干冰,CO?浓度可于10分钟内升至致死水平。
二氧化碳泄漏的致命性常被低估!>3%浓度即需紧急处置,专业防护与实时监测是保命关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4J331地沟及盖板参考图集.docx
- 基于DAE_Transformer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研究.pdf VIP
- 层高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改--大学毕业论文(设计).doc VIP
- GB_T50934-2013: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pdf VIP
- 《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ppt课件模板.ppt VIP
- GB 50205-2020_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x VIP
-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 (第二版)教案全套 钟爱军 .doc
- 华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pdf VIP
- 2025年医院招聘护士考试试题汇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