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琏针法治疗面肌痉挛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朱琏针法治疗面肌痉挛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T/XXXXXXX—XXXX

朱琏针法治疗面肌痉挛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朱琏针法治疗面肌痉挛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诊断、治疗、操作步骤、选穴定位、意外处理、注意事项等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运用朱琏针法治疗面肌痉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024针灸针

GB/T12346腧穴名称与定位

DB4501/T0040朱琏针法治疗操作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朱琏针法Zhulianscupunture

以兴奋法或抑制法针刺操作的治疗方法。

[来源:DB4501/T0040,定义3.1]

3.2

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或半侧颜面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

注:HFS发病机理比较复杂,目前临床上现代医学对于原发性HFS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没有明确的定论。一般认为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例如面神经被肿瘤、畸形血管、与伴行紧密的血管搏动受压导致,或周围性面瘫损伤导致,或者与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情绪焦虑、长期熬夜等原因亦可以导致HFS的发生。

4诊断标准

4.1早期多为眼轮匝肌轻微抽动,逐渐扩展至同侧其他面肌。

4.2抽搐频率及深度不等,重者可致睁眼困难,面相变形。

4.3不自主抽搐,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至全天持续发作,直至入眠后方歇止。

4.4疲劳、情绪激动、进食燥热食品等因素诱发或加重症状。

4.5抽搐范围不超过面神经支配区域。

4.6神经系统检查除面肌阵发性抽搐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4.7行头颅CT、MRA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

5中医证型判定

5.1风痰阻络

单侧面肌抽动,或口眼拘急,或因七情所伤而加剧,头重身困,或口泪溢,舌苔白腻,脉弦滑。

5.2阴虚风动

单侧面部肌肉不自主跳动,频发无序,伴头晕、目眩,烦躁少寐,舌红少苔,脉弦细或弦数。

2

T/XXXXXXX—XXXX

5.3肝肾阴虚

单侧面肌抽动,或口眼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等,舌红无苔,舌面干,脉沉细。

5.4气血亏虚

单侧面部肌肉软弱、不自主跳动,伴面白无华,少气懒言,舌淡太薄白,脉细弱。

6治疗

患侧面部腧穴运用朱琏抑制Ⅰ型手法每日治疗一次,局部痉挛明显的部位,出针后予以安全留针法进行治疗。

7操作步骤与要求

7.1施针前准备

7.1.1用物准备

具体如下:

——针具应符合GB2024中的规定。

——揿针规格(0.22mm×1.3mm),检查针具胶布粘连性,保证针具干燥,无潮湿。

——准备75%酒精或0.5%碘伏、棉签、TDP远红外线治疗仪等辅助用具。

7.1.2体位准备

因根据患者操作的部位选取合适的体位,一般取仰卧位或者坐位,避免强迫体位,进针时避开浅表大血管。

7.1.3环境要求

应注意环境洁净卫生,室温适宜。

7.2选穴

7.2.1主穴

风池(GB20)、四白(ST2)、地仓(ST4)、合谷(LI3)

7.2.2配穴

7.2.2.1根据面肌痉挛的发病部位选择,眼周部痉挛严重者配攒竹、瞳子髎、太阳,口周部痉挛严重者配下禾髎、下巨髎,伴颈项疼痛者配新设、天柱。

7.2.2.2配合四肢远端配双侧阳陵泉、太冲。

7.2.2.3风痰阻络证加丰隆、阴陵泉,阴虚风动证加太溪,肝肾亏虚证加肝俞、肾俞,气血亏虚证加关元、气海、血海。

7.3定位

穴位的定位应符合GB/T12346的规定:

——风池(GB20):在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四白(ST2):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地仓(ST4):在面部,口角外侧,瞳孔直下;

——合谷(LI3):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T/XXXXXXX—XXXX

3

7.4操作方法

应符合DB4501/T0040中的规定,缓慢捻进法进针,指实指虚交替捻针,快慢结合,捻针幅度90o~180o,频率为(150~180)次/min。

7.4.1针感要求

局部有较轻而舒适的酸麻胀的感觉,或有线条样、牵扯样或触电样针感传至眼周、口周或肢体远端。

7.4.2揿针埋针法

在面部肌肉痉挛明显的穴位处,予酒精棉签擦拭,待酒精干后,取出一颗揿针平稳贴于穴位处。

7.5时间与疗程

针刺留针时间35min,期间行针1次。每天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