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市赞皇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VIP

河北石家庄市赞皇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1~2题13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9分)

“和”字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最初字形写为从龠禾声的“龢”字。《说文解字》解释说:“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也就是说,①“和”的本义是从三孔定音编管内吹奏出来的标准乐曲,用以调和各种音响。可见,②“和”字原本指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后来才逐步引申到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协调统一关系。

“和”的思想可谓yuányuǎnliúcháng,最早可以zhuīsù到上古尧舜时期,后来又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积淀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就是“和”的理想境界。“和”文化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4分)

yuányuǎnliúchángzhuīsù

(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2分)

【维系】wéixì①〈动〉维持和联系。②〈动〉牵绊。③〈动〉保持不使涣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甲】“和”文化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

【乙】看到他以粗粮维系生活,我的眼泪不由地流下来。()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线句①中“吹奏”“标准”“音响”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形容词、名词。

B.“古代乐器”“中国文化”“理想境界”三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C.画线句②中,“古代乐器发出的”在句子中作定语,“‘和’字”是主语。

D.语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逗号。

2.十四五岁的学生血气方刚,争胜心强,容易意气用事,引发矛盾。小语准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发表演讲,呼吁大家和睦相处,友善待人。她想在第②段写出四个并列的比喻句,形成排比句式,来增强演讲的语气。请在横线上帮她补充两个比喻句。(4分)

①我们要将“以和为贵”视为青春的必修课。须知,斗则两败俱伤,和才能共进共赢。因而,当我们争吵得面红耳赤时,应该听从“和”的召唤,心平气和地伸出双手与对方相握;当我们因冷战而相对无言时,应当让“和”来解开心结,真心诚意地给对方一个友善的微笑。

②“和”是阳光,可以融化敌对的坚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是针线,可以缝补生活的裂痕;“和”是桥梁,可以跨越人际的沟壑!

第二部分

(3~19题57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6分)

(一)古诗文默写(6分)

八年级开展了“古诗文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请将以下三位同学的文稿补充完整。

3.小华:漫步先秦,我们能体会古人淳朴美好的情感。《子衿》里的“挑兮达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让我们看到了女子婉转动人的内心表达。(1分)

4.小冀:梦回唐朝,我们能见证盛唐繁华,更能领略人生百态。北郭东城,在“,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的暮色中感受依依惜别之情;浣花溪畔,“,”(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感受圣哲舍己为人的济世情怀。(3分)

5.小安:轻吟宋词,我们品鉴长短辞令,探寻词人在不幸遭际中的坚守。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寂寞沙洲冷”感受苏轼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读《卜算子·咏梅》的“,只有香如故”,钦佩陆游纵然凋落于地,依旧坚持正义、独立不倚的清高人格。(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唐】白居易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花翁

【唐】吴融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①。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②春华。

【注释】①许史家:借指豪门世家。②著:显示。

6.以下是两位同学对上面两首诗的赏析,请完成对话。(7分)

小文:我发现诗人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常常妙用动词。《卖炭翁》中,诗人用“把”“”“牵”等动词传神地刻画了统治者巧取豪夺的行径。(1分)

小逸:是的,统治者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可见其蛮横无理。

小文:《卖花翁》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的富贵人家也有如此行径,是通过“”一词显露出来的。(2分)

小逸:这两首诗以小见大,诗人都从底层百姓的角度切入,表达的情感也是相同的。

小文:对,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和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3分)

两千多年前,古人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谐、美丽、富足的大同社会,如今,我们正向着这一美丽中国前进。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