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板块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冬不拉板块教学课件本课件系统介绍冬不拉乐器的各方面内容,包括历史渊源、结构特点、演奏技法以及文化意义。设计适用于中小学民族音乐普及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这一中亚及新疆地区传统乐器的魅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课程目标了解冬不拉基础知识和历史渊源学生将学习冬不拉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及基本构造,建立对这一传统乐器的整体认识。通过了解其在哈萨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掌握基本演奏技法学习冬不拉的正确持琴姿势、基本指法和弹奏技巧。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熟悉节奏型和基础旋律,为独立演奏打下基础。能简单自弹一曲哈萨克民歌

冬不拉简介冬不拉是中亚及新疆哈萨克族的传统弹拨乐器,是哈萨克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其名称源自哈萨克语dombra,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草原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表达。作为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冬不拉广泛流行于新疆、哈萨克斯坦等地区,是草原游牧文明的声音使者。无论是在辽阔的草原上,还是在温馨的毡房内,冬不拉的琴声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灵魂之声,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草原民族的历史与记忆。

冬不拉的外观结构木制共鸣箱冬不拉的主体是一个梨形或椭圆形的木制共鸣箱,通常由整块木材精心雕刻而成。共鸣箱表面平坦,背部略微弧形,用于放大琴弦振动产生的声音。修长琴颈冬不拉的琴颈修长笔直,上面分布着若干品位,用于改变琴弦的有效长度,从而产生不同的音高。琴颈末端为琴头,装有调音钮。双弦结构冬不拉只有两根琴弦,传统上使用羊肠弦,现代多采用尼龙弦或金属弦。弦与弦之间音程通常为纯四度或纯五度,通过拨弹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冬不拉整体结构简洁,外形修长质朴,便于携带,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其简单的构造与丰富的表现力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草原民族的智慧。

冬不拉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文化标志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中亚游牧民族的标志性乐器,被视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哈萨克斯坦,冬不拉甚至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其形象出现在多种官方场合和纪念品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冬不拉音乐传承着草原民族的历史记忆和审美理想,展现了独特的草原文化特色。社会功能在传统社会中,冬不拉在民族节庆、婚礼、家庭聚会等场合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叙事媒介,阿肯(民间歌手)通过冬不拉伴奏讲述历史故事、表达情感和传递知识。现代社会中,冬不拉音乐成为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文化载体,在学校教育和文化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冬不拉的起源传说英雄与亡灵最广为流传的传说讲述一位哈萨克勇士失去了亲人,在悲痛中用木头和马鬃制作了第一把冬不拉,弹奏出悼念之音,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这个故事象征着冬不拉音乐与生死情感的深刻联系。牧羊人的灵感另一个传说描述一位孤独的牧羊人在草原上听到风吹过干枯树枝发出的美妙声音,受到启发制作了原始的冬不拉。这个故事强调了自然环境对冬不拉创造的影响。这些起源传说通过民歌口头讲述,代代相传,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冬不拉与哈萨克民族精神世界的紧密联系,以及音乐在跨越生死、联结自然与人类情感中的重要作用。

冬不拉的历史演变11古代起源考古发现表明,类似冬不拉的弹拨乐器在中亚地区已有数千年历史。岩画和出土文物中可见原始弹拨乐器的形象,被认为是冬不拉的前身。213世纪记载最早关于冬不拉的文字记载可追溯至13世纪,在一些历史文献中提及游牧民族使用的双弦乐器。这一时期的冬不拉结构简单,主要用于口头史诗的伴奏。318-19世纪发展随着中亚地区文化交流的加深,冬不拉的形制和演奏技法不断丰富。这一时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制作标准和演奏流派,音乐表现力显著提高。4现代改良20世纪以来,冬不拉经历了多次改良,增加了科学的音准体系,并出现了半音阶冬不拉和电声冬不拉等新品种,适应现代音乐创作和表演的需求。

冬不拉的分类哈萨克冬不拉哈萨克冬不拉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共鸣箱较大,音色浑厚,适合独奏和伴唱。颈长一般为琴身的2-2.5倍,共鸣箱呈梨形,上面覆盖薄木面板。柯尔克孜冬不拉柯尔克孜冬不拉与哈萨克冬不拉相似,但共鸣箱通常更小,颈部略短,音色更为清脆明亮。琴头装饰也有所不同,常见羊角或其他动物形象。传统型冬不拉传统型冬不拉保持古法制作,通常由整块木材手工雕琢而成,琴颈上的品位可能不符合现代音律标准,但保留了原始的声音特色和审美风格。改良型冬不拉改良型冬不拉在保留传统外形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工艺和材料制作,音准更加精确,品位排列符合十二平均律,便于与现代乐器合奏。

冬不拉与其他弹拨乐器对比乐器名称产地/流行区域弦数主要特点常见场合冬不拉中亚、新疆2弦长颈梨形,音色清脆民歌伴奏、节庆活动柳琴中国汉族4弦半梨形,音色明亮民族乐队、戏曲伴奏马头琴蒙古、内蒙古2弦马头装饰,弓拉发音草原歌舞、叙事音乐萨兹土耳其、阿塞拜疆6-8弦长颈葫芦形,音域宽民间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艺心论文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都艺心风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CA54M2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