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刑法期末考试通关考试题库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70分)
一、单选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单选题]王某在商场见一妇女为购一件衣服正欲付款,遂上前一把抓过该妇女手中的1600元钱,说:“不像话,不和我商量就来买东西。”拿钱就走。王某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
B.抢夺罪
C.诈骗罪
D.招摇撞骗罪
答案:B
解析:刑法中,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暴力、胁迫等强制手段。王某趁被害人不备,公然夺取财物而未实施人身强制,符合抢夺罪构成要件。诈骗罪要求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招摇撞骗需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均不符合案情。《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对抢夺罪作出了规定。(《刑法》第267条)选项B正确。
2、[单选题]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涉嫌()。
A.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B.非法拘禁罪
C.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和非法拘禁罪
D.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和非法拘禁罪择一重处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罪数关系。根据刑法规定,收买行为与后续非法剥夺自由行为属于两个独立犯罪行为,分别侵害不同法益,不存在牵连或吸收关系,应当数罪并罚。C选项正确体现了对两种犯罪行为的完整评价。
3、[单选题]甲离婚后嫌才3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甲5天后回家,发现乙已经死在摇篮里。甲的行为构成()。
A.遗弃罪
B.故意杀人罪
C.过失杀人罪
D.不构成犯罪
答案:B
解析:甲将无独立生存能力的婴儿单独留在家中5天,断绝其生存必要条件,属于明知可能导致死亡而放任结果发生。该行为符合间接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情形。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在于是否使被害人处于无法获得救助的危险境地。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罪包括积极作为和消极不作为两种方式,本案属于后者。过失致人死亡罪要求行为人应当预见但因疏忽未预见,而甲对婴儿可能死亡的结果存在明确认知。
4、[单选题]甲与邻居乙长期不和,矛盾较深。甲总想找机会教训乙,使其服帖。一次吵架时,甲说:“今天给你放放血,让你认识认识我。”说着,便用水果刀向乙的大腿猛刺一刀。不料,刺断股动脉,血流不止,乙因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伤害罪
B.故意杀人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答案:A
解析:甲意图通过伤害行为使乙服帖,使用水果刀刺向乙大腿,主观上具有伤害故意。虽然乙因股动脉断裂死亡,但无证据表明甲存在杀人故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属于结果加重犯。B项要求杀人故意,C项缺乏伤害故意,D项未区分行为与结果加重关系。A项符合行为人主观动机与客观行为的一致性。
5、[单选题]刘某欲杀死与其有矛盾的李某,用菜刀对其头部砍击数下,李某倒地后,刘某以为李某已死,便迅速逃离。李某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因医院医疗设备落后,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刘某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未遂)
B.故意伤害罪
C.故意杀人罪(既遂)
D.故意伤害罪
答案:C
解析: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判断,介入因素是否中断前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关联。刘某的砍击行为与李某死亡存在因果关系,介入的医疗设备问题不中断因果关系,成立故意杀人既遂。选项C正确,其余选项未正确认定行为性质或结果归责。
6、[单选题]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罪行的,以自首论。
A.已掌握的本人其他
B.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
C.还未掌握的他人
D.已掌握的他人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特别自首(准自首)的认定标准。根据《刑法》第67条,被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的犯罪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方可成立自首。核心要件包含双重限制:一是罪行须属司法机关未掌握的信息,二是必须属于本人实施的其他犯罪,排除已掌握事实及他人犯罪情形。选项B同时满足未掌握与本人其他双重特征,契合特别自首的法定构成要件。
7、[单选题]张某赌博输了5万元钱,与李某商量能否借钱再去赌,李某告诉张某,城西加油站晚上就一个人值班,有大量现金,并提供了作案工具叫张某去抢劫,张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李某。张.李二人的行为属于()。
A.张某、李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