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健身器材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智能健身器材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T/XXXXXX—2025

智能健身器材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健身器材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健身器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4.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湿热试验导则

GB/T2423.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5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80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i:振动混合模式

GB/T17626.2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23156包装包装与环境术语

GB/T25000.23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23部分:系统与软件产品质量测量

GB/T35143物联网智能家居数据和设备编码

GB/T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GB/T36328信息技术软件资产管理标识规范

GB/T3978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

GM/T0110密钥管理互操作协议规范

YD/T1381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测量方法

YD/T3334面向物联网的蜂窝窄带接入(NB-IoT)核心网设备测试方法

YD/T4417IP网络基于UDP的多路复用安全传输协议(QUIC)测试方法

ISO/IEC15459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唯一识别第3部分:通用规则(Informationtechnology—Automaticidentificationanddatacapturetechniques—Uniqueidentification—Part3:Commonrules)

IEC61000-4-2电磁兼容性(EMC).第4-2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Part4-2:Testingandmeasurementtechniques-Electrostaticdischargeimmunitytest)

IEC61000-4-3电磁兼容性(EMC).第4-3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辐射、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Part4-3:Testingandmeasurementtechniques-Radiated,radio-frequency,electromagneticfieldimmunitytest)

IEC61588网络化测控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PrecisionClockSynchronizationProtocolforNetworkedMeasurementandControlSystems)

T/XXXXXX—2025

2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健身器材intelligentfitnessequipment

通过传感器、处理器及通信模块实现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的健身设备。3.2

互联互通connectivity

不同品牌/型号健身器材通过统一接口协议实现数据交换与系统协同的能力。

4系统结构。

4.1系统组成

4.1.1设备层。

智能健身器材终端:

a)内置传感器模块:实时采集运动数据(心率、功率、速度等);

b)嵌入式通信芯片:支持无线传输协议;

c)设备唯一ID标识应符合ISO/IEC15459的规定。

4.1.2通信层。

云端接入平台:

a)协议转换:支持MQTT/HTTPS/蓝牙5.0多协议接入;

b)数据预处理:过滤异常值,压缩数据量;

c)设备管理:状态监控、固件OTA升级。

4.1.3应用层。

用户终端APP:

a)跨平台数据可视化;

b)训练计划协同控制(如多设备联动课程);

c)API接口开放。

4.2数据流架构

4.2.1上行数据流(设备→云端)。

a)传输延迟≤500ms(95%分位值);

b)数据包需包含时间戳与设备地理坐标。

4.2.2下行控制流(云端→设备)。

a)指令响应时间≤1s;

b)支持紧急制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