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VIP

九年级中考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中考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采桑子·彭浪矶①

〔宋]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②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靖康之变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经江西彭浪矶前往两广途中,创作该词。②汀洲:水中小平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中词人用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自寓身世经历,将叙事写景融为一体。

B“万里烟尘”“泪满巾”写词人北望所见所感,取景阔大,声情悲壮,含蓄地抒发情怀。

C.下片点明了词人“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渐趋平缓的江波,衬托出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D.全词景中含情,情中带景,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有沉郁悲壮之境界。

2.诗词讲究炼字,语言凝练,言简义丰。请结合全词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B(“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这两句属于直接抒发情怀。所以“含蓄地抒发情怀”的理解不恰当。)

2.“冷”指清冷,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冷”字写出了秋天黄昏水中小洲的清冷,渲染了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词人颠沛流离的孤苦和忧心国事的愁绪。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①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②。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③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④归来日,灵旗⑤空际看。

【注】①三年:指夏完淳自1645年(时年15岁)起投身抗清斗争至1647年被捕的三年戎马生涯。②南冠:《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③泉路:黄泉路,指死亡之路。④毅魄:英魂。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⑤灵旗:战旗。古代出征前必祭祷之,以求旗开得胜,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写诗人长期漂泊,最终被捕的悲惨境遇,体现他对命运的无奈。

B.“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运用反问的修辞,写到山河沦陷,诗人身陷囹圄,天地虽大却无容身之处。

C.“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写诗人面对死亡时的坦然和对故乡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

D.诗歌谱写了一曲悲壮动人的生命之歌,字字忠肝义胆,句句血泪凝成,读来令人悲怆,令人感奋。

2.探究诗歌内涵,填写表格。

诗句

内涵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个人境遇:漂泊艰辛,身陷囹圄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家国情感:①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精神信念:②

1.A(“三年羁旅客”写诗人长期抗清的艰辛,而非对命运的无奈;“南冠”虽指被捕,但全诗并未体现无奈,而是充满坚毅与悲壮。)

2.①山河破碎,悲痛难抑②魂魄归来,誓死报国

【解析】首联通过“羁旅客”“南冠”等意象,展现诗人长期抗清、最终被捕的艰辛历程。

颔联以“山河泪”“天地宽”的对比,抒发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悲痛。

尾联写诗人死后魂魄归来、继续为国效力的坚定信念,体现其强烈的爱国精神。

设计意图:

(1)通过夏完淳的《别云间》,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坚毅不屈、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2)选择题侧重考察对诗句情感和意象的辨析能力,表格题强化对画面特色与情感层次的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横吹曲辞①·出塞

[唐]张籍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②,放马③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注释】①唐朝边疆战事频繁,为维护边疆安全,常派军队驻守边关防御或进攻;横吹曲辞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②分营长记火:每个军营都点着火把。③放马:放牧战马,暂时修整。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绘了边塞的雪景,为后文叙事抒情蓄势。

B.“长记火”和“不收旗”写出了军营的戒备森严,表现了边塞将士的昂扬斗志和爱国热情。

C.“冷”运用通感手法,把视觉感受化为触觉感受,写出了军营生活的苦寒。

D.尾联以反问句点明主旨,将个体的苦难升华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可不可以不要名字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