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西域屯田水利工程研究.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西域屯田水利工程研究

一、唐代西域屯田的历史背景

(一)西域屯田的军事与政治需求

唐代为巩固边疆,自太宗时期起即在西域推行屯田制度。据《唐六典》记载,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设立后,为应对吐蕃、突厥等势力的威胁,需长期驻军。据敦煌文书《沙州都督府图经》统计,仅西州(今吐鲁番)一地驻军达万人,粮食供给成为首要问题。屯田政策不仅解决军需,更强化中央对西域的控制,成为“以农养战”战略的核心。

(二)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

西域地处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绿洲农业依赖水利灌溉。汉代的屯田经验为唐提供借鉴,如高昌故城遗址中发现的汉代水渠遗迹。唐代在西域推广中原的农耕技术,结合本地坎儿井(地下暗渠)系统,形成独特的灌溉网络。据王永兴《唐代西北经济史》考证,安西四镇屯田面积达50万亩以上,年产粮食约20万石。

二、西域屯田水利工程的技术特征

(一)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建造

唐代在西域修建的水利工程以“渠-堰-井”三位一体为特色。例如,交河故城遗址中发现的分水堰遗址,采用夯土与红柳枝加固技术,可将河水引入多条支渠。敦煌莫高窟第61窟壁画中描绘的“龙骨水车”,证明中原提水工具已传入西域。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疏勒镇(今喀什)的“大渠”长达百里,灌溉农田万余顷。

(二)水资源管理与分配制度

唐代实行严格的用水配额制度。《唐律疏议》规定“盗决堤防者,徒三年”,保障水利设施安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发现“水簿”残卷,记录各农户用水时段与水量,反映“按田配水”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此外,政府设“渠长”“水官”等职,负责维护渠道与调解用水纠纷。

三、屯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

(一)中央与地方的协同机制

西域屯田由中央户部统筹,地方都督府具体执行。《新唐书·百官志》载,安西都护府下设“营田使”,专司屯田水利事务。出土的“唐开元二十一年西州高昌县牒”显示,地方官员需定期向朝廷汇报屯田收成与水利修缮情况,形成垂直监管体系。

(二)军民协作的生产模式

屯田劳力以士兵为主,辅以招募的流民与当地部族。《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平高昌后,“留戍卒与谪徙者杂耕”。这种模式既保障劳动力,又促进汉人与西域各族的技术交流。例如,龟兹地区的葡萄种植技术通过屯田传入中原。

四、西域屯田水利工程的历史影响

(一)经济与社会的变革

水利工程推动西域农业生产力飞跃。据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研究,8世纪中叶,塔里木盆地绿洲人口较汉代增长3倍,城镇数量增加至40余座。粟特商人的贸易记录显示,西域粮食已能反哺河西走廊驻军,减少中央财政压力。

(二)文化与技术的传播

水利建设促进中原与西域的技术融合。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中的牛耕图,证实曲辕犁在西域普及。同时,西域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涝坝蓄水)被引入河西,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唐代水闸构件,即体现这种双向交流。

五、唐代西域水利工程的当代启示

(一)边疆治理的生态智慧

唐代“因地制宜”的水利策略具有现代参考价值。如坎儿井系统通过地下输水减少蒸发,与当代滴灌技术原理相通。2016年新疆坎儿井申遗报告中,特别强调唐代技术改良对保存这一遗产的关键作用。

(二)多民族协作的治理经验

屯田水利工程的成功,得益于唐朝对西域部族的怀柔政策。《唐会要》记载,于阗王尉迟胜主动请求参与疏勒渠修建,获赐“金紫光禄大夫”衔。这种“以利促和”的策略,为当代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历史镜鉴。

结语

唐代西域屯田水利工程是军事、经济与生态智慧的综合体现。通过系统化的工程设计与制度创新,唐朝不仅实现边疆稳固,更促成农业革命与文明交融。其经验揭示:水资源管理既是技术问题,更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在当今“一带一路”倡议下,唐代西域水利史的研究,为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参照。

文档评论(0)

eurek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5年03月25日上传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