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暑疖课件.pptxVIP

中医外科学暑疖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外科学暑疖课件汇报人:2025-06-15

目录02暑疖的辨证分型01暑疖概述03暑疖的治疗原则04常用方剂与药物05预防与调护06典型病例分析

01暑疖概述

定义与病因中医病名解析易感人群特征暑湿热三邪致病暑疖是中医特有的病名,指夏季因暑热邪气侵袭肌肤引发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其特点是红肿热痛、根浅易溃,好发于头面部,与西医多发性汗腺脓肿病理相似。病因以暑必夹湿为核心,夏季高温湿热环境下,汗出不畅导致痱子,搔抓后感染毒邪;或素体脾虚湿盛,外感暑毒,湿热搏结蕴阻肌肤而发病。多发于小儿(因腠理疏松)及新产妇(气血未复),与体质虚弱、久居湿热环境、皮肤清洁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初起为红色丘疹,迅速发展为3cm内硬结,中心可见黄色脓头(有头疖),伴灼热跳痛;或呈半球形隆起无头(无头疖),溃后流黄稠脓液。典型皮损特征全身伴随症状特殊演变形式轻者仅局部症状,重者可伴发热(38℃左右)、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等暑湿热证候。婴幼儿常见烦躁哭闹、拒食。处理不当可发展为蝼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表现为多头贯通、此愈彼起;或毒邪内陷引发疔疮走黄(全身化脓性感染)。

诊断要点四诊合参要点望诊见红肿局限的疖肿;闻诊可有轻微腥臭脓味;问诊需明确发病季节、既往痱子史;切诊触及肿块质硬、压痛明显,淋巴结可肿大。鉴别诊断要点实验室参考指标需与痈(范围超3cm)、毛囊炎(仅累及毛囊)、痤疮(伴粉刺)区分。暑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部位及湿热证候特征。血常规示白细胞轻度升高(10-12×10?/L);脓液培养多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糖检测排除糖尿病继发感染。123

02暑疖的辨证分型

湿热蕴结型局部皮肤红肿灼热,脓头黄白相间,根脚浅而局限,伴见身热不扬、口黏腻、小便黄赤、大便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此型多因暑季湿热交蒸,外感湿毒与内蕴湿热相搏结于肌肤所致。典型症状清热化湿解毒为主,方选黄连解毒汤合六一散加减。外治宜用金黄散或玉露散蜜调外敷,脓成则切开排脓,并配合马齿苋煎汤湿敷以燥湿敛疮。治疗原则饮食需忌肥甘厚味,宜食绿豆、薏苡仁等利湿之品;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避免搔抓继发感染。调护要点

暑热壅盛型典型症状危重指征治疗原则疖肿鲜红高突,疼痛剧烈,脓液稠黄,伴高热烦渴、面赤气粗、便秘尿赤,甚则神昏谵语,舌绛苔黄燥,脉洪大而数。此证属阳热实证,乃暑毒炽盛,燔灼营血,壅滞肌肤而成。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急投白虎汤合五味消毒饮。若见神昏者可加服安宫牛黄丸;外治早期用三黄洗剂冷敷,脓熟后需十字切开引流,创面撒九一丹提脓祛腐。若出现疔毒走黄(败血症),可见壮热不退、疖肿周围紫暗、神识昏蒙,需中西医结合抢救,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

疖肿平塌散漫,脓液清稀,久不溃破或溃后难敛,伴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脉细弱。多见于体弱患儿或慢性病患者,因正气不足,托毒无力所致。气血两虚型典型症状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偏阳虚者加附子、肉桂;阴虚者加生地、玄参。外治用生肌玉红膏纱布填塞,配合艾灸足三里以扶正祛邪。治疗原则需长期调理脾胃,可服参苓白术丸;加强营养支持,多食山药、大枣等补益之品,避免过度发汗耗伤正气。预防复发

03暑疖的治疗原则

内治法清热解毒采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方剂,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芩、栀子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暑疖初起红肿热痛阶段。需根据患者体质调整剂量,儿童用量减半。利湿排脓选用三仁汤合透脓散加减,包含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等药物,通过宣畅气机、健脾渗湿促进脓液排出。对伴有舌苔厚腻、大便黏滞者尤为适用,可加苍术、厚朴增强化湿效果。扶正托毒对于反复发作或体虚患者,使用托里消毒散加减,含人参、黄芪、当归等补益气血药物,配合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需连续服用2-3周观察疗效。

外治法箍围消肿初起未溃时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醋调敷,每日换药2次。药物含大黄、黄柏等成分,能抑制局部炎症反应。若皮肤敏感者改用蜂蜜调敷,避免刺激。敷药范围应超出红肿边缘1cm。切开排脓脓成后行十字切开引流,切口达脓腔基底,术后用八二丹药线引流,外盖太乙膏。特别注意头皮疖肿应放射状切开避免损伤毛囊,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至无脓液渗出。祛腐生肌溃后用九一丹掺生肌玉红膏外敷,含炉甘石、血竭等成分,能促进坏死组织脱落与肉芽生长。后期改用生肌散收口,配合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愈合。

针灸疗法刺络泻血艾灸疗法穴位注射在委中穴或大椎穴点刺放血3-5滴,配合局部围刺法(距疖肿边缘0.5cm处斜刺4-6针),可迅速缓解红肿热痛。操作需严格消毒,体弱及婴幼儿慎用,每周不超过2次。取足三里、曲池穴注射鱼腥草注射液0.5-1ml,每日1次,连续3天。通过经络传导增强机体抗炎能力,对多发性暑疖效果显著。

文档评论(0)

智慧的由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文件及课件编写十几年,对培训管理和PPT课件有丰富的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