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五章诊法第五章诊法基本原则:四诊合参、病证结合第一节望诊(一)一般望诊1、全身望诊:神、色、形体(106页)。2、局部望诊(110页)、指纹(116页)。(二)望舌1、望舌质(1)颜色:淡白:虚证、寒证。红色:热证。紫绛:热盛、淤血。青紫:寒证、淤血。(2)望舌形老:实证、热证。嫩:虚证、寒证。胖:痰证、湿证。瘦:阴血不足。芒刺:热盛。裂纹:津亏、血虚。齿痕:气虚、脾虚。(3)望舌态痿软:重证。强硬:中风或重证。歪斜:中风。2、望舌苔(1)性质厚:邪气较重。薄:邪气较轻。润:津液未伤。滑:水湿内停。燥:津液已伤或津不上承。(2)颜色白:表证、寒证、湿证。黄:里证、热证。灰:里证。或痰湿,或热盛。黑:重证。或寒极,或热极。总之,大体可以说:观舌质的颜色和形态,可知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盛衰;察舌苔的颜色和性质,可判邪气之深浅、正气之存亡。第二节闻诊听声音、嗅气味(104页)。第三节问诊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问耳目八问眠,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经带胎产犹须问,小儿惊疳痘疹验。一、问寒热(一)恶寒发热古有“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恶寒发热并见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1、恶寒重发热轻,为风寒表证。2、发热重恶寒轻,为风热表证。3、发热轻而恶风,是因外感风邪所致,为伤风证。(二)但寒不热病人的怕冷有畏寒与恶寒之分,“畏寒”是指病人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恶寒”是指病人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能缓解。阳气内虚,不能温煦机体,可出现畏寒不发热的虚寒证;感受寒邪较重,阳气被郁遏,皮毛失于温煦,可出现只恶寒不觉发热的实寒证。(三)但热不寒是指病人只觉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多属里热证。1、壮热:是指病人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多见于正盛邪实,里热炽盛。2、潮热:是指发热定时如潮,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发热或者发热更甚。阴虚潮热每当午后或入夜即发热,属于“阴虚生内热”,并以五心烦热为特征,甚至有热自深层向外透发的感觉,所以又称其为“骨蒸潮热”。常兼有盗汗、颧红、口干咽燥、舌红少津等。湿温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其病多在脾胃,因湿遏热伏,难于透达,所以身热不扬,初扪之不觉很热,稍久则觉灼手。阳明潮热是指常在日晡时(下午3--5时)热甚。多由于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常兼有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等。3、微热:是指发热不高,或仅自觉发热。多见于久病之人的气虚发热,常伴有面色恍白,食少乏力,短气懒言等。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正邪交争于人体半表半里的表现,多见于少阳病或疟疾。少阳病的寒热往来,发无定时;疟疾的寒热往来发有定时。二、问汗1、表证汗出表证无汗,多属外感寒邪,如伤寒表实证;表证有汗,多属外感风邪,如太阳中风证,或外感风热证等。2、自汗人在安静时不因活动或其他因素而汗自出叫做自汗,多因气虚卫外不固所致,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3、盗汗盗汗是指入睡汗出,醒后则汗止。多因阴虚,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颧红、口燥咽干等。4、大汗汗出量多,津液大泄。汗出蒸蒸,并有高热不已,烦渴饮冷,脉洪大,多是阳热内盛的实热证;大汗淋淋,伴有呼吸喘促,神疲气弱,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阳气将绝,元气欲脱的危候。5、战汗多见于温热病,先有全身战栗,几经挣扎,继而汗出。这是邪正相争的表现。若战汗后热退身凉,神安脉静,是邪气去,正气复的表现;若战汗后烦躁不安,脉来疾急,是邪胜正衰的危重表现。(三)头身疼痛1、头痛:前额部连眉棱骨痛,属阳明经头痛;两太阳穴附近痛,属少阳经头痛;头后连项部痛,属太阳经头痛;巅顶部痛为厥阴经头痛。从头痛的性质判断,头痛较剧,痛无休止,且发病急,病程短者,多为外感头痛,属实证;痛有间歇,每带眩晕,多为内伤头痛;头痛绵绵,过劳则甚,属气虚头痛;病人头脑空痛,腰膝酸软者,属肾虚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者,属风湿头痛。2、胸痛:胸痛咳吐脓血,多见于肺痈;胸痛喘促,伴有发热,咳吐铁锈色痰,多属肺热;胸痛潮热,盗汗,痰中带血,多属肺痨;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多属心阳不振,痰浊阻滞的胸痹;胸前闷痛,痛如针刺刀绞,甚则面色灰滞,冷汗淋漓,为“真心痛”;胸痛痞满,多为痰饮;胸胀痛而走串,嗳气痛减,多为气滞。3、胁痛:胁是肝胆之经所过之处,所以如肝气不疏,肝火郁滞,肝胆湿热,血瘀气滞等病变都可引起胁痛。4、脘痛:“脘”又称“胃脘”,是指上腹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