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关于伤寒病人的护理第1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概述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理变化: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坏死、溃疡等。临床特征: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及消化道症状等。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乙类传染病,需严格管理。第2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伤寒杆菌的周身鞭毛第4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发病机制第5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护理评估健康史了解病史:潜伏期3~60天,通常为7~14天。了解病人近期是否有不洁饮食史,发病前是否有与伤寒病人接触史,当地是否有伤寒流行,是否到过伤寒流行区,是否在伤寒流行季节发病,是否接种过伤寒菌苗。第6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健康史评估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经接触传播(消化道途径传播)易感者:普遍易感,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流行特征:夏秋季多见二、护理评估第7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身体状况——典型伤寒二、护理评估第8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玫瑰疹第9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0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护理评估身体状况——不典型伤寒(1)轻型:全身症状轻,病程仅1~2周。(2)爆发型:急性起病,毒血症状严重。(3)迁延型:发热持续5W以上,呈弛张热或间歇热,肝脾明显肿大。(4)逍遥型: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5)小儿伤寒:急性起病,热型不规则,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脾肿大明显,容易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6)老年伤寒:无高热、病程迁延、恢复期长。第11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身体状况——复发与再燃①复发:热退后1~3W再次出现临床症状,血培养再次出现阳性②再燃:体温开始下降,还未恢复正常时,又重新上升,持续5~7天后退热,血培养阳性。并发症:极期、缓解期出现肠穿孔、肠出血、中毒性心肌炎、肺炎、中毒性肝炎等。二、护理评估第12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心理——社会支持情况辅助检查1、病原学检查:血培养、骨髓培养、大便培养、尿培养、核酸检测。2、肥达试验:检测时间、诊断标准、临床意义、特殊情况、“Vi”抗体检测。3、一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二、护理评估第13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1、病原治疗——关键(1)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首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比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疗程14天。(2)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他、头曲等,14天。(3)氯霉素:10~14天。(4)其他: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二、护理评估第14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2、慢性带菌者治疗: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合并胆道系统疾病者同时治疗但到系统疾病。3、并发症治疗:同护理措施。二、护理评估第15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有感染的危险:与经接触传播有关。2、体温过高:与伤寒杆菌感染、释放大量内源性致热源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热、食欲缺乏、腹胀、腹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有关。4、腹泻/便秘:与内毒素释放致肠道功能紊乱、中毒性肠麻痹有关。5、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炎等。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第16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病人及相关人员能采取正确隔离措施,未发生交叉感染。2、病人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范围。3、病人能按要求进食,能配合静脉供养,营养状况逐步改善。4、病人便秘或腹泻症状得到缓解。5、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四、护理目标第17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隔离防护(重点)1、管理传染源(1)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24h上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5天。(2)早隔离:按接触隔离(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送大便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3)早治疗(4)执行相关规定五、护理措施第18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隔离防护(重点)2、切断传播途径(1)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严格消毒:日光直射数小时,煮沸,一般消毒剂。3、保护易感者:三联菌苗、口服伤寒Ty2la活菌苗、预防接种、应急性预防用药。五、护理措施第19页,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