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湖南202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美德与幸福
我们都希望自己幸福吧有句古老的话说:人人都追求幸福,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另一方面,我们也愿意自己是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很少有人愿意别人说他是个缺德的人。
所以有可能你既拥有幸福,又拥有美德,但是这两者之间并不总是珠联璧合的。我们平常所说的美德或者德性,并不一定都会给你带来好处。你勤勤恳恳地认真工作,也有才气,你花了半年时间画了一幅画卖了五千块钱,而剽窃者可能一下子就卖了十万。这个矛盾简单说起来就是:如果美德和幸福你只能选一样的话,你选哪一样
不过,我们也会发现:勤劳、认真、善良、自我约束的人,他们往往还是能够给自己挣上一个好生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不是什么颠扑不破的真理.但美德并不总是跟幸福冲突。
那么美德跟幸福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自古以来有很多很多思想家也都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下面就稍微梳理一下历史上的思想家们对这个事情大致有些什么看法。
我把他们的想法大致归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功效主义。按照功效主义的说法,道德是达到幸福的手段。第二类我把它叫做唯道德论的主张。这样一种主张是只认道德,而不管道德带不带来好处。第三类就是像孔子、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思想家,他们把道德放在很高的地位上,但是他们跟唯道德论不同,他们认为幸福不仅包括美德,而且也包括健康、财富、长寿等等一些因素。
我先讲一下功效主义的理论。功效主义认为幸福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美德是获得幸福的手段。这种理论可能听起来有一点点俗气。在现实生活中,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劳的人,一个能够自我约束的人,他往往能给自己、给身边的人带来幸福。在这个意义上,你会觉得美德好像是获得幸福的一种手段。
但它的确也有些不足。第一个不足是,虽然有些美德有时候或者通常会带来幸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美德,更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能带来好处,而的确有些恶劣的手段反而能够带来好处。这时候如果你只是把美德看做手段的话,那你会不会为了幸福,为了过上好日子,去采用那些恶劣的手段呢这是功效主义一个很值得怀疑的地方。
更重要的值得怀疑的地方就是,美德并不只是幸福的一个手段,美德是幸福的一个组成部分。粗想起来,好像我们讲起幸福就是吃好喝好玩好,但其实要是细想的话就会发现要比这多一点。
多在哪儿呢幸福这个概念它天然就包含着相当的品德的成分,甚至可以说,美德构成了幸福的骨架,它是跟一个人的品质相联系的,它是幸福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个骨架,哪怕他吃好喝好了,我们也很难说他是一个幸福的人,实际上他自己也很难认为自己是在过着幸福的生活。
下面我简单地讲一下唯道德论。唯道德论认为最重要的,甚至人生中唯一重要的就是美德。功效主义把道德视做获得幸福的手段,与他们相反,唯道德论者主张美德本身就是目的。功效主义以福论德,道德主义是倒过来的,它说以德论福,就是说一个人有美德了他就是幸福的。
在实践中我们也见到过很多唯道德论者,比如说我们在教科书里读到的屈原、文天祥,他们就是为了他们的理想什么都可以放弃。就此而言,道德主义对我们始终是有一种吸引力的。
但唯道德论也有它的短处,我这里就列两条。第一条,即使是文天祥和屈原,他们也不反对幸福,他们能够为自己的理想放弃幸福,但如果他们的理想实现了,我们想象文天祥打败了元朝人,最后给了他幸福生活,他并不会拒绝。
所以我们一开始讲人人都追求幸福,现在我们想说,这话可能要改一改,就是人人都愿意幸福,但是他追求的东西不一定是幸福。比如说我愿意有私人飞机,但是它从来不是我的生活目标。
唯道德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只论道德不管结果,我们普通人做不到。简单地说,哪怕我能够放弃我个人的幸福,但是我还生活在社会中,我有妻子老小,这是我放不下的。
最后我讲一下第三种,就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这一种,他俩都是把德性放在最高一级,但是他们都不否认在德性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会带来幸福。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我们想过上好生活,想富贵,人人都是这样的。但对孔子来说,“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就是说如果要让我用不道德的方式来获得富贵,这个我是不能接受的。亚里士多德所讲的良好生活也是把美德放在第一位,但是幸福仍然包括了健康、财富、长寿等等。
和功效主义、唯道德论比,我觉得还是他俩的主张比较接近我们普通人的想法。一方面我们希望自己健康,有财富,能长寿,但是我们也不愿意丧心缺德地去获得这些东西。
这就回到了我们最早提到的这个问题,就是两者能够携手并进当然最好,但是如果两者发生了冲突,那怎么办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的,它是没有一个人人共同遵守的答案的。一个良好的社会中,那些有德的人将有更好更多的机会变得幸福。一个不良的社会就恰恰相反。
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制造业全方位盘点.pptx VIP
- GBT 51346-2019城市绿地规划标准.doc
- 《剪映自媒体创作》课件——第四章 音乐与音效.pptx VIP
- 2025年重庆三支一扶《写作》预测卷(第一套).docx
- T∕CECS 10356-2024 水洗砂石骨料废水处理用絮凝剂.pdf
- 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完整).doc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数学逐题解析.docx
- 《剪映自媒体创作》课件——第三章 添加和使用文字.pptx VIP
- 2023年全国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化工安全》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 OTN保护策略教材.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