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传播网络骚语的心理机制.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大学生传播网络骚语的心理机制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大学生传播网络骚语的心理机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传播。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传播网络骚语的心理机制,分析其传播原因、传播过程及心理影响。通过对大学生网络骚语传播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揭示网络骚语传播的心理动因,为高校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方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大学生作为网络语言的活跃群体,其传播网络骚语的行为引起了广泛关注。网络骚语传播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社交需求,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传播网络骚语的心理机制,旨在为高校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一、网络骚语概述

1.1网络骚语的定义与特点

(1)网络骚语,顾名思义,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具有娱乐性、调侃性、讽刺性等特征的语言表达形式。它通常以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等形式出现,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和互动性。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超过10亿,其中大学生群体占据了相当的比例。网络骚语在这些年轻用户的推动下,迅速传播并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以“斗图”为例,这一起源于QQ空间的文化现象,通过用户之间发送具有搞笑或调侃意义的图片来增进互动,成为网络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网络骚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幽默诙谐。网络骚语往往采用夸张、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表达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共鸣。例如,“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一网络流行语,用夸张的方式表达了两人在争执中各执一词,无法说服对方的情况。其次,具有时效性。网络骚语往往与当前的社会热点、网络事件紧密相关,如“双11”、“618”等购物节期间,网络上涌现大量与之相关的网络用语。最后,地域性明显。不同地区的网络用语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东北方言在网络中形成独特的网络语言体系,成为东北地区网友的交流利器。

(3)网络骚语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包括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论坛等。社交媒体如微博、抖音等平台,成为网络骚语传播的重要阵地。据统计,微博用户日均发帖量高达数亿条,其中不乏具有传播力的网络骚语。此外,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等,也成为了网络骚语传播的便捷渠道。用户在聊天过程中,通过发送具有网络特色的语言表达,使网络骚语在朋友圈、聊天群等社交圈子内迅速传播。案例分析: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网络上涌现出大量与疫情相关的网络骚语,如“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这些网络用语在提醒人们注意防护的同时,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1.2网络骚语的传播现状

(1)网络骚语的传播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随着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网络骚语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至全国乃至全球,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例如,一些网络热词在短时间内便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如“佛系”、“打工人”等,这些词汇的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2)网络骚语的传播主体多元化。不仅包括普通网民,还包括明星、网红、媒体等。这些传播主体通过自身的社交网络,将网络骚语传播给更多的人。同时,网络骚语的传播方式也多样化,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使得网络骚语能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

(3)网络骚语的传播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工作、娱乐等多个领域。从日常生活中的调侃、吐槽,到社会热点事件的评论、讽刺,网络骚语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此外,网络骚语的传播还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随着社会热点和流行趋势的变化,网络骚语的内容和形式也会随之更新。例如,每逢节假日,网络上总会出现一批与节日相关的网络热词,如“国庆档”、“春节档”等。

1.3网络骚语的社会影响

(1)网络骚语的社会影响首先体现在语言文化的层面。根据《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网络骚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活泼。例如,“点赞”、“躺平”等网络热词已经逐渐被纳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为日常交流中的常用词汇。然而,网络骚语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导致语言规范化程度的下降,影响语言的规范性。

(2)在社会心理方面,网络骚语的传播对年轻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网络骚语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佛系”、“丧文化”等网络热词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新理解。但同时,网络骚语也可能导致部分年轻人价值观的扭曲,如过度追求物质

文档评论(0)

152****7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学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