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联读(导学案)-高一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必修上册).docxVIP

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联读(导学案)-高一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必修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语情语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联读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品读写景语段,剖析作者融情于景的技巧与其独特的审美心理,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将作者的创作背景结合起来,体会这两篇散文背后的审美情趣。

3.了解自然风景中的人文精神,自觉积淀并运用优秀传统文化。

3.教学重难点

1.通过赏析景物描写的语段,体会背后透露出的作者的情感,体悟景与情的联结。

2.结合文本时代背景和作者人生经历,挖掘文本的情感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学习任务

课前预习任务

(一)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并筹备编辑《创造季刊》;1926年3月,郁达夫、成仿吾、冯乃起等一群年轻孤傲的创造社作家发起创刊了自己的刊物《创造》,用以发表他们自己的文学主张;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的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化名赵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迷羊》,小说集《沉沦》。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里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的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浙江省绍兴人,著名作家,诗人,教授,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集《雪朝》,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散文名篇有《春》、《荷塘月色》、《绿》、《背影》、《匆匆》、《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

(二)写作背景

《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7月。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在这二三年间,郁达夫的确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在家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易;总之是懒得动。”

——引自郁达夫《住所的话》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三天之间,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3000多人失踪。一夜之间,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四·一二政变给他的打击是很大的,他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陷入不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他“躲到学术研究中”,躲到大自然中,既是“避难”,又在与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荷塘月色》就是在这种心情下诞生的。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

——节选自朱自清,1927年9月17日的一封信

“只有参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我既不能参加革命与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姑作安心的过日子了。我是想找一件事,钻了进去,消磨这一生。我终于在国学里找出了一个题目,开始像小儿的学步。这正是往‘死路’上走;但我乐意这么走,也就没有法子。”

——朱自清《哪里走》1923年2月

课中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赏美景

《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两篇散文都聚焦北京,《跟着书本去旅行》节目组准备依据这两篇散文拍摄北京美景。请同学们细读文本,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景推荐给节目组,并且说明理由。

提示:

1.找出每篇文章中的写景段落

2.找出每篇文章典型的景物

3.赏析景物主要特点,初步感知作者情感

美景名称

景物

赏析

意境

《故都的秋》之_________

《荷塘月色》

之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析情感

《跟着书本去旅行》节目组需要撰写视频文案,请同学们细读文本,选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丝路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初高中教育,具备各个年级、各个学科课件、试卷、升学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9日上传了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