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红烛》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红烛》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闻一多的代表作品、贡献及诗歌特点。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之情。

3.抓住意象解读诗歌内涵及揣摩这些独特的意象营造的意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背诵诗歌。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难点:

抓住意象解读诗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太阳吟》是诗人闻一收录在诗集《红烛》中的代表诗歌。留美期间,身为海外游子,

每日见到的太阳同样也照耀着祖国,于是他希望太阳能够带去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和

热爱之情。诗歌情感真挚,意象奇特,蕴含着浓浓的的爱国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红烛》

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学生齐读诗歌由闻一多《红烛》诗集中的诗歌导入,更有针对

性。

二、讲授新课

1.作家作品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弹,号友三,生于湖北水。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他致力于研究

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

(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

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闻一多拍案而起,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

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写作背景

闻一多创作了两部诗集,一部是《死水》,另一部是《红烛》。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

现实的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西方社会的

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

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

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而1923年9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又系诗人公开刊行的第一部诗集,由此可知该诗在闻一多

诗歌艺术生涯中的奠基性地位。闻一多正是从《红烛》时代起步,走上了一位现代诗人的创

作道路。

三、新知讲解

1.听朗读,注意朗读节奏,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

2.解读诗歌的钥匙——抓意象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情感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感、理想、志向、抱负等,融入到诗歌形象

(人、物、景)当中,借助某些诗歌形象含蓄地去表达。我们把寄托或承载诗人主观情感的

诗歌形象称为意象,即有“意”之“象”,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品析把握意象是和诗人进行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也是解读诗歌、打开诗人心灵之窗的

一把钥匙。

比如戴望舒的《雨巷》,诗人通过油纸伞、篱墙、丁香、雨巷等一系列意象来抒发诗人冷

漠,凄清,惆怅心境,诗人在雨巷中希望丁香姑娘能找到出路,同时也希望自己能找到出路,

结果依旧在雨巷中彷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

灭和感慨的心境。

3.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课文,这首诗歌中的意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诗人想通过这样的意象表达什

么感情?

意象是“红烛”,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颗赤诚的心。全诗以诗人与“红烛”问答交流的形

式展开,抓住红烛的“自焚”与“流泪”两个显著特征,表现了不管个人能否看到胜利的到

来,都要为理想进行脚踏实地的奋斗,要有献身祖国、敢于自我栖牲的爱国精神。

4.具体分析

(1)齐读诗歌,诗歌起笔用李商隐的诗句有什么用意吗?

中国古典诗歌以物明志,李商隐诗歌素以绵密富丽的意象著称,诗人往往借助外物的状

态来叙说着诗人自己的心境。受“五四”时期文化的影响,闻一多对中国传统诗学的感情非

常深厚而李商隐的名篇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最能引起闻一多兴趣的中国古典诗歌之一,

“红烛”也成为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

(2)快读诗歌,诗歌哪几节描写了红烛的“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