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儿科一般中医护理常规.pptx

儿科一般中医护理常规.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xxx

20xx-03-21

儿科一般中医护理常规

目录

儿科中医护理概述

儿科常见疾病与辨证施护

儿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中医护理药物使用与注意事项

儿科中医护理饮食调养原则与方法

儿科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

01

儿科中医护理概述

中医儿科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将儿童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注重儿童内在脏腑、经络、气血等与外在环境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整体观念

根据儿童不同的体质、病情和病因,中医儿科护理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辨证施护

中医儿科护理强调预防为主,通过饮食调养、起居调摄、情志调节等方法,增强儿童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预防为主

中医儿科护理采用天然药物和非药物疗法,如中药、针灸、推拿等,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特点。

安全有效

儿科患者特点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器guan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易感染疾病。同时,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儿科患者需求

儿科患者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包括心理安慰、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等。同时,由于儿童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较差,需要更加注意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预防保健

中医儿科护理还注重预防保健工作,通过指导家长合理喂养、调整生活习惯、增强儿童体质等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常见病护理

中医儿科护理在常见病如感冒、咳嗽、腹泻等的护理中广泛应用,通过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方法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慢性病调养

对于儿童慢性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中医儿科护理注重调养身体,改善体质,减少发作次数和程度。

康复期康复

在儿童疾病康复期,中医儿科护理通过饮食调养、运动锻炼、情志调节等方法,促进儿童身体康复和心理健康。

02

儿科常见疾病与辨证施护

表现为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等症状。护理时应注意保暖,饮食宜温热,可给予姜糖水、葱白汤等温热饮品。

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等症状。护理时应注意室内通风,饮食宜清淡,可给予菊花茶、绿豆汤等清凉饮品。

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

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等症状。护理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饮食宜温热,可给予姜汁、杏仁等温热化痰食品。

风寒咳嗽

表现为咳嗽频繁、气粗、咽痛、咳痰黄稠等症状。护理时应注意室内通风,避免过度穿衣,饮食宜清淡,可给予梨汁、萝卜汁等清热化痰食品。

风热咳嗽

伤食泻

表现为大便酸臭、腹胀满、腹痛欲泻等症状。护理时应注意饮食节制,避免过饱过饥,可给予山楂、麦芽等消食化积食品。

风寒泻

表现为大便清稀、泡沫多、无明显臭味等症状。护理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可给予姜茶、糯米粥等温中止泻食品。

湿热泻

表现为大便水样或蛋花样、量多、色黄等症状。护理时应注意室内通风,避免过度穿衣,可给予绿豆汤、荷叶粥等清热利湿食品。

表现为形体略瘦、面色萎黄、毛发稍稀等症状。护理时应注意饮食调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

疳气型

表现为明显消瘦、肚腹膨胀、面色萎黄无华等症状。护理时应注意少食多餐,避免过饱过饥,可给予山药、白术等健脾消食食品。

疳积型

表现为极度消瘦、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等症状。护理时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如鸡蛋羹、牛奶等。

干疳型

表现为抽搐、昏迷等症状。护理时应注意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刺激患儿,可给予镇静剂或针灸治疗。

惊风

表现为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护理时应注意室内通风降温,给予清凉饮品如西瓜汁等,避免过度穿衣。

暑热症

表现为夜间尿床等症状。护理时应注意睡前排尿习惯培养,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可给予中药或针灸治疗。

遗尿

03

儿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保持环境温暖、安静,选择适宜体位,暴露按摩部位。

操作前准备

根据患儿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宜手法和力度,如揉、捏、推、拿等。

手法要求

避免在饥饿或饱食后立即进行,按摩后注意避风保暖。

注意事项

根据患儿体质和病情,选择大小、材质适宜的罐具。

罐具选择

拔罐方法

注意事项

采用闪火法、投火法等方法将罐吸附于患儿体表,留罐一定时间后起罐。

操作前检查罐具是否完整无破损,避免在皮肤破损处拔罐,起罐时避免强力拉扯。

03

02

01

根据患儿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宜的灸材和灸法,如艾条灸、艾炷灸等。

灸材选择

将灸材点燃后,置于患儿体表特定穴位进行熏灼,以温通经络、散寒除湿。

操作方法

保持环境通风良好,避免烫伤和火灾等意外情况发生。

注意事项

03

注意事项

贴敷前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在皮肤破损处贴敷,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01

药物选择

根据患儿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贴敷,如中药贴膏、药泥等。

02

贴敷方法

将药物贴敷于患儿体表特定穴位或患处

文档评论(0)

繁华专业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繁华专业文档,为您提供有价值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