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考衔接(关联教材篇目《诗经 秦风 无衣》)复习专练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pdf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考衔接(关联教材篇目《诗经 秦风 无衣》)复习专练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届高三教考衔接(关联教材篇目《诗经•秦风•无衣》)复习专练

论述类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化和价值观念,陶冶、教化着一代代中国人,

塑造着我们的语言、思维和价值观。通过《诗经》进行的教化,称为“诗教”。在“诗教”

传统的奠立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便是孔子。孔子特别重视《诗》的作用,他曾说: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

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孔子的意思是,学习《诗经》会对青年人产生多方面

的帮助:诗“可以兴”,《诗经》中的作品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激发正能量;诗也“可以

观”,展现出不同时代的人物事迹、政治好坏、风俗美丑,有助于青年人了解时代,了解社

会;诗还“可以群,有助于人际交往,增进沟通;诗又“可以怨①,委婉地表达不同意

见,温和地抒发负面情绪,起到安抚心灵、调和矛盾的作用。这四条,后来被归纳为“兴

观群怨,一直沿用至今,它不仅适用于《诗经》本身,也适用于它之后的诗歌乃至更广泛

意义上的艺创作,道出了优秀作品积极的社会功能。

(摘编自张毅《孔子这样建立“诗教”》)

材料二:

《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只是四个作

用里的一个,而且是末一个。《诗-大序》并举“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

国之音哀以思”,没有侧重或倾向哪一种“音。《汉书-艺志》中说“诗言志,也不偏

不倚:“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司马迁也许是最早不两面兼顾的人。《报任少卿

书》和《太史公自序》历数古来的大著作,指出诗三百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

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一句话,都是倒霉人的产物。他总结说“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

作也”,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都结”。作《诗》者都是伤心不得忠之士,诗歌也“大

抵”是“发愤”的悲鸣或怒喊了。

司马迁举了一系列“发愤”的著作,最后把《诗三百篇》笼统都归于“怨”,作为其

中一例。钟崂单就诗歌而论,对“诗可以怨加以具体发挥。还有一点不容忽略:同一件

东西,司马迁当作死人的防腐溶液,钟峡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司马迁《报任

少卿书》只说“舒愤”而著书作诗,目的是避免“姓名摩灭”“采不表于后世,着眼于

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死而不朽。钟峡说“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

诗”,强调了作品在作者生时起的功用,能使他和艰辛孤寂的生涯妥协相安。换句话说,一

个人失意不遇时,靠“诗可以怨,可以获得排遣、慰藉或补偿。

(摘编自钱锤书《诗可以怨》)

材料三:

所谓从儒家的伦理政教观点来谈“诗可以怨”,即结合“事父”“事君”来谈。按

《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而无犯“事君有犯而无隐,说明“事父”与“事君”是不同

的。这个不同,是符合孔子的意见的。《论语•里仁》:“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对于父母有过,孔子主张敬而不违,劳而不怨,所以“有隐而无

犯。《论语-宪问》:“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勿欺即无隐。孔子主张

“事亲有隐而无犯”,而“事君有犯而无隐”,二者是不同的。

孔子主张事父母“劳而不怒,父怎么说诗“可以怨”呢?孟子做了解释。《孟

子•告子下》:“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舟》,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曰:困哉,高叟之为《诗》也!《小舟》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曰:

《凯风》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舟》,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

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

孟子指出事父有可以怨或不可以怨的分别。亲之过大者可以怨,亲之过小者不可以怨,高

子不加分别,一律认为不可以怨,所以成为“困战〃了。

事君为什么又可以怨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

文档评论(0)

文档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创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