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23张PPT 内嵌视频).pptxVIP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23张PPT 内嵌视频).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入孝文帝的改革给北魏乃至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时间轴、地图,了解北方政权更迭、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分析东晋胜利的原因。(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知道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概念明晰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一、淝水之战问题1:根据地图,结合课文,分析淝水之战爆发的背景。①十六国时期,氐人苻坚建立的前秦在汉人王猛的辅助下,逐渐强盛,一度统一北方。②苻坚为了统一全国,不顾一致反对,南征东晋。

一、淝水之战问题2:根据材料与课文98页,用表格梳理淝水之战的相关内容。时间??双方?特点??结果?影响?成语材料:(淝水之战后)前秦这个由各个民族各个势力组成的马赛克般的政权,瞬间瓦解。——【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奔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383年前秦和东晋东晋胜利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以少胜多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一、淝水之战淝水之战示意图问题3:根据地图,结合课文,讨论淝水之战苻坚战败的原因。①秦军战线过长、力量分散;②秦军主帅能力与信心不足;③军心不稳、自身阵脚大乱;④东晋战略得当,乘机进攻。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问题4:根据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目的。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汉族以农耕为主定居比较完备先进鲜卑族拓跋部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相对落后相对落后材料一材料二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背景目的①北魏社会文化落后②北魏民族矛盾尖锐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北魏的统治。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拓跋宏像冯太后孝文帝拓跋宏原名拓跋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五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汉人冯太后的教养下,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更加倾向于汉化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问题5:观看视频,结合课文,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包括鲜卑在内的北方各族百余万人迁到中原。改鲜卑姓为汉姓。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

三、北朝政权更替问题5: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材料一(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材料二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目的①改善和巩固了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②推动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朝政权更替北魏六镇图北魏在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以抵御北方柔然的南下。北魏后期,来自北方的威胁大大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小,地位降低。六镇军人对此十分不满,导致兵变。

三、北朝政权更替北魏东魏(534年-550年)西魏(535年-556年)北齐(550年-577年)北周(557年-581年)北朝(439-581)577年,北周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灭

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方少数民族《犁地图》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西晋洛阳贵族使用的家具汉人胡食画像砖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问题6:根据材料,民族交融的特点。结合课文,概括民族交融的表现。特点:双向交流,融为一体

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①内迁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生活方式)②十六国北朝政权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政治制度)③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文化方面)④各族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的“胡”“汉”观念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autodesk证书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3年08月11日上传了autodesk证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