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T/JSJTQX××—2024
1
水泥混凝土内部钢筋阵列超声法检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阵列超声法检测水泥混凝土内部钢筋的基本规定、检测准备、检测、数据分析判断和检测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水运工程领域水泥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间距的阵列超声法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604.13—2023无损检测术语第13部分:阵列超声检测
T/JSJTQX51—2024水泥混凝土内部缺陷阵列超声法检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阵列超声法arrayultrasonictestingmethod
基于阵列式排布探头实现超声波的发射与接受,并采用相应算法形成混凝土内部图像的方法。3.2
基准波速度referenceS-wavevelocity
超声波在测试材料中的传播速度,砂浆为2000km/s~2500km/s,混凝土为2500km/s~2800km/s。3.3
点扫描point-scan
对某一定点进行超声信号的发射与接受。3.4
面扫描section-scan
针对声速方向平行且与构件的被测表面垂直的剖面,将超声波反射信号进行二维平面成像处理。注:横坐标代表扫描的位移方向,纵坐标代表超声波传播的深度方向。
T/JSJTQX××—2024
2
3.5
体扫描volume-scan
针对待测构件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体积,将超声波信号进行三维成像处理。
注:横坐标代表扫描的位移方向,纵坐标代表位移垂直方向,竖坐标代表超声波传播的深度方向。
4基本规定
4.1混凝土龄期不应小于7d,构件厚度不宜小于50mm,超声剪切横波速度应为1000m/s~4000m/s。
4.2测区混凝土表面应为原浆面,应清洁、平整、干燥,必要时可采用砂轮磨平或用高强度快凝砂浆抹平。抹平砂浆应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4.3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检测部位应无饰面层,有饰面层时应清除。当进行钢筋间距检测时,检测部位宜选择无饰面层或饰面层影响较小的部位。
4.4阵列超声检测的温度范围宜为-10℃~50℃,湿度不宜大于95%。不宜在机械振动和高振幅电噪声干扰环境下检测。
4.5设备检测工作过程中,应保持设备稳定,不应人为移动。
5检测设备
应符合T/JSJTQX51—2024的规定。
6检测
6.1检测准备
6.1.1应收集下列有关资料:a)工程概况;
b)设计和施工资料;
c)其他需要的资料。
6.1.2应编制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工程概况、构件设计及施工情况;b)检测依据、目的及委托方要求;c)检测人员及仪器;
d)测区选择与测线、测点布置;e)测试方法、步骤及进度。
6.1.3应核查仪器状态。
6.2参数选择
在已知厚度构件上,通过点扫描确定基准波速度,检测过程不应再调整。
6.3检测区域设定
T/JSJTQX××—2024
3
检测区域符合下列规定:
a)测区范围距构件边缘最小距离不宜小于50mm,见图1所示;
图1测区范围选择示意图
b)检测混凝土内部钢筋时,测线宜垂直于被测区域钢筋方向。内部钢筋方向未知时,测区内应至少按照两个不同方向布置测线和测点,两组测线方向宜垂直分布,见图2所示;
图2测区内测线和测点的布置示意图
c)当要求获得某一测线方向连续图像或测区内完整图像时,探头区长度见图3a),测线上相邻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探头区长度,见图3b)所示。满足测试要求前提下,宜选择较小测点间距以提高测试精度;
a)探头区长度b)测点间距小于探头区长度
图3测点间距布置要求示意图
d)当对某一测区或测线方向图像无连续化要求时,测点间距可根据检测要求选择。
T/JSJTQX××—2024
4
6.4实施
6.4.1依照检测方案将阵列超声检测设备置于检测状态,沿设计测点进行扫描。
6.4.2测试位置应与预设测点位置吻合良好,位置偏移不应超过3mm。
6.4.3扫描过程应保持探点耦合良好,若耦合不好,应重新扫描该区域。
6.4.4检测中出现可疑数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复测校核。
6.4.5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原始记录可参考附录A填写。钢筋平均间距检测原始记录可参考附录B填写。
7数据分析判断
7.1检测完成后,数据应及时存储,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7.2采用面扫描时,应集成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