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治疗策略汇报人:医学生文献学习
目录01良性位置性眩晕简介04诊断与鉴别诊断03临床表现02解剖与发病机制05治疗与预防06进展与研究方向
01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现状概述
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现状概述全球流行趋势:近年来,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呈上升态势,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如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耐药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某些地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等已成为常见的致病菌,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上升、医疗费用大幅增加。(参考相关全球耐药监测报告)国内形势严峻:我国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耐药问题,部分地区的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流行情况甚至更为突出。一些大型教学医院的监测数据显示,CRE的分离率在某些科室已达到较高水平,这不仅威胁患者健康,也对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潜在风险。
02常见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种类
常见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种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涵盖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多种肠杆菌科成员。这些菌株携带如KPC(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NDM(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OXA-48(类D碳青霉烯酶)等耐药基因,致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失效,对其他多种抗菌药物也呈现耐药性,引发的感染治疗极为棘手。常与医院内感染暴发相关,可导致肺炎、血流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等多部位严重感染,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与住院时长。
常见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种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在内的三类及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其耐药机制极为复杂,外膜通透性降低限制药物进入,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将进入菌体内药物泵出,多种耐药酶产生水解或修饰药物。在医院环境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广泛存在,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流感染、伤口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病死率可高达30%-70%。
常见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种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对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多类抗菌药物耐药。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如AmpC酶、ESBLs)、生物膜形成能力强等,使其能在多种不利环境中生存并致病。可导致呼吸道感染(如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慢性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等,在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住院患者中尤为常见,且易反复感染,治疗后复发率较高。
常见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种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ESBLs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这些原本有效的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时失去作用。此类耐药菌所致感染可在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均有发生,增加了治疗难度与成本,若不及时准确诊断与合理治疗,易导致感染扩散与病情恶化。
03耐药机制
耐药机制产生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由质粒介导,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例如,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ESBLs,可使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三代头孢菌素失去抗菌活性。其产生可通过基因水平转移在细菌间传播,导致耐药性快速扩散。碳青霉烯酶:如KPC酶,可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产生KPC酶是导致CRE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NDM酶,具有广泛的底物水解活性,对碳青霉烯类等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且在全球多地有报道,传播范围较广OXA-48酶等类D碳青霉烯酶也能使碳青霉烯类药物失活,这些碳青霉烯酶的存在使CRE对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极大地限制了临床治疗选择。
耐药机制外膜通透性改变:细菌外膜上的孔蛋白通道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调控作用。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可通过减少孔蛋白的表达或改变孔蛋白的结构,降低外膜通透性。例如,某些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其外膜孔蛋白CarO表达缺失或减少,使多种抗菌药物难以进入细菌细胞内,从而产生耐药性。这种机制可协同其他耐药机制,进一步增强细菌的耐药水平。
耐药机制主动外排泵系统:细菌细胞膜上的主动外排泵可将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主动排出,降低药物在菌体内的浓度。像铜绿假单胞菌的MexAB-OprM主动外排泵系统,可将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菌药物排出细胞外,使其无法发挥抗菌作用。此外,鲍曼不动杆菌的AdeABC主动外排泵等也在其耐药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些主动外排泵的过度表达与耐药性密切相关,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