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 项目式学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 项目式学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望”字串珠,解读“诗圣”

——《春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望》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歌。“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本单元的古诗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后,面对国都被占领后萧瑟的情景,诗人杜甫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战事持续很久,家中音信全无;透过凄凉的景象抒发自己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和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忧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忧民的感情。

【教学过程】

活动情境:

师:同学们,请聆听杜甫那穿越千年的历史声音!

玄宗皇帝天宝14年(755年)11月,我到奉先(陕西蒲城)探家,没多久,安禄山那厮反叛了朝廷。天宝15年5月,贼人破了陕西潼关,我将妻子和两儿两女安置在鄜(fū)州羌(qiāng)村,只身投奔肃宗皇帝。然而,途中我不幸被那贼人俘虏,他们把我带到长安。

肃宗皇帝至德二年(757年)3月,我困居长安已小半年了,春草萌生,花木渐长,可是乱世之下,今非昔比,于是,我写下《春望》。

请同学们抓住一个“望”字,通过诵读、拍摄、解读等方式,读出我的诗情,与我共鸣吧!

任务一:诵读所“望”

师:诵读前,我们先看下作者名片: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尊为“诗圣”,其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诵读指导:全诗深沉蕴藉,朗读时应用沉郁、伤感的语气。本诗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二三”式,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任务二:拍摄所“望”

主问题:诗人在长安街头“望”到了什么?请你结合诗句,通过远景、中景、近景等方式,拍摄《春望》的景象。

1.师:诗人在长安街头“望”到了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写出了长安城城空人稀、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2.师:面对人烟稀少、杂草丛生的长安城,诗人的心情如何?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其一,诗人触景生情,花鸟本是悦人之物,但是诗人面对残破的都城,想到妻儿的安危,见花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

其二,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溅”、“惊”二字,体现诗歌语言的动态美。

3.师:在这样动荡的年代,作者最期盼的是什么?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师:薄薄的一封家书,为什么作者却认为它抵得过万两黄金?说说你的理解。

生:通过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在战火不断的情况下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担忧之情以及渴望战乱能够早点结束。

4.师:尾联通过怎样的细节来表达诗人情感?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生:尾联以“白发”“不胜簪”的细节,描写诗人的苍老之态,含蓄生动地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任务三:解读所“望”

1.回到诗题《春望》,你认为“望”字包含了哪几层意思?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渴望早日与家人团聚

渴望自己能为国效力

渴望战乱停止,社会和平

2.你从诗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愁绪满怀、悲苦忧伤、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就是“诗圣”杜甫。

“望”之小结: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当大多数人疲于奔命甚至苟且偷生时,杜甫,从危难的时局出发,循着历史的脚印,去透视命比纸薄的底层百姓的生存境遇。文字与心灵的碰撞,人格与现实的交锋成就了字字血泪的《春望》。悲愤的《春望》渗透了杜甫忧国思家的情怀,丈量着世间人性的高度,因此不朽!

作业布置:

《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①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释】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③〔清辉〕月光。④〔虚幌(huǎnɡ)〕薄到透明的帘帷。⑤〔双照〕共照两人。

真题演练:(1)杜甫《春望》一诗中,“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611105700001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