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VIP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南京建邺区新城中学初二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2023.6)

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20分)

同学,你好!结束了初二阶段的语文学习,相信你一定收获颇丰。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吧!

1.本学期校园十大新闻遴选,你精心准备推荐语。

4月的读书演讲比赛中,我们分享了许多关于阅读的思考和感悟。大家深切地感受到,浮躁的社会需要更多人静下心来阅读经典,从中汲取智慧,进而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判断和jué择的能力。当我们能够用虔诚的理想去读书,不仅可以让知识获得提升,也可以使人格得到升华。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各种变化和挑战纷至tà来,我们更需要用读书来充实和武装自己,才能不被负能量的漩涡所波及。

(1)给加点字注音。虔诚______漩涡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jué______择纷至tà______来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帮他将修改意见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

2.回眸经典,根据提示完成古诗文整理表格。

主题词

古诗文诗句

作者及出处

自由

水击三千里,①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⑤______

大道之行也,②______。

《礼记·大道之行也》

③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④______》

苦难

夜久语声绝,⑥______。

杜甫《石壕吏》

可怜身上衣正单,⑦______

⑧______《卖炭翁》

坚守

⑨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⑩______,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结业典礼上,“品读红色经典”专题阅读活动的视频回放勾起了你很多回忆。

(1)为此次专题活动拟定一个宣传标语

小贴士:

宣传标语需要围绕主题,简洁明了,朗朗上口,讲究一定的形式。

(2)大家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否算作红色经典产生了争执,写写你的看法。

二、阅读(41分)

(一)古诗文联读(15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驽骥①杂处饮水食刍②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蔑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③,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褭④与驽骀⑤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释】①骥:良马。后文“骐”与此同义。②刍:喂牲畜的草。③勒:带嚼口的马络头。④騕(yào)褭(niào):骏马名。⑤驽骀(tài):劣马。

丙】

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

张九成①

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

君如识此理,知人若神仙。

有时阴求人,得意初无言。

如闻失一士②,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注】①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②士:指人才。

4.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划分节奏。(限3处)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蔑矣

5.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文言词语

方法

解释

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语境推测法:根据上下文意思

(1)______

不烦御

查阅词典法

①驾驭;②控制,统领;

③任用,使用;④抵御,抵挡

(2)______(填序号)

取夷路

课内迁移法

其船背稍夷

(3)______

则虽倾轮绝勒

参考成语法

络绎不绝

(4)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

7.根据情境,补充对话。

小开:我发现三篇古诗文的作者都是以“马”为出发点,围绕人才问题在发表看法,但我不明白,他们发表的看法是不是完全相同。你们能帮我解答一下吗?

小新:我认为他们的看法是相同的,他们都强调(1)______,比如甲文说只有伯乐才能发现千里马;乙文说要让驽骥并驱,才能发现哪个是良马;丙文说明白“(2)______”(原文语句)的道理,就能知道哪个是人才。

小城:我认为他们说法有相同之处,但各有侧重。甲文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人才众多,但善识者少;乙文从结尾两句可知侧重点在于(3)______;丙文则是侧重于强调(4)______,从“(5)______”(原文语句)可以看出。

(二)散文阅读(1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人間有味是清歡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